大行點評|施羅德投資指ESG類資產投資已成為主流的一部份
01月26日
根據彭博的分析顯示,ESG類資產的規模已在2021年底前升至史無前例的37.8萬億美元,並預料將於2025年或之前增長至53萬億美元的水平,相當於全球資產管理規模總值的三份之一。除了上述增長,人們普遍對ESG的興趣亦日漸濃厚。舉個例子,在過去幾年間,經 Google搜尋「ESG」這個關鍵字的次數錄得大幅增長。
這種急增的興趣反映在對投資管理機構的需求上。達致可持續性已是勢在必行,現時的問題只是在於如何實現、推行和匯報進度。這亦是該行認為與「怎樣才算得上是健全的投資流程」相關的討論將越演越烈的原因。當中所涉及的是我們在研究、分析、積極擁有權及資訊系統方面所累積的多年經驗。
投資回報與可持續成果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深遠和密切。企業的營運牌照、營運模式的可持續性,以及它們的投資者可獲得的回報已逐漸變得環環相扣。
企業如何影響社會和環境已不只是一個學術議題,更是一個越來越真實存在的問題。碳定價、塑膠、最低工資、避稅除了是社會成本之外,亦將統統計入企業財務報表當中。
除了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實踐和理念受到資產管理機構高度關注外,在規管的世界中,資產管理機構本身的命運也是一樣的。
在2022年,可持續金融監管規例轉變速度之快將與去年無異。事實上,該行看到的一種模式是,原本以歐洲為重心所訂立的規則漫延至其他地區的情況越來越普遍,特別是亞洲。透明度和可持續性宣言的全面程度是當中的核心所在。
現時,不止資產管理機構受到的審視日益加深,就連投資價值鏈中的每個單位都在可持續發展實踐方面面臨相若程度的合規轉變。例如,退休基金和保險公司等在透明度和風險管理方面均承擔著與資產管理機構同等或相若的責任。顧問公司等中介機構也是目標。
此外,ESG數據和評級供應商也是備受注視的一群。除了呼籲業界提升評級機制透明度和改善對利益衝突問題的管理外,像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 (IOSCO) 這樣的歐洲及環球監管機構,亦曾就市場越趨集中和ESG評級欠缺一致性提出質疑。
還有一點就是,企業雖說是處於價值鏈的最末端,但企業的信息披露情況就絕對是可持續性相關透明度的核心。所有在價值鏈中的其他組成部份均需依靠企業提供的可持續發展數據,資產管理機構及ESG數據和評級供應商亦不例外。要數這個領域中最受期待的發展,便是近日由IFRS基金會成立的國際可持續性準則理事會公佈的工作成果。(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