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衞本月2日發布的精神健康簡報,指在疫情大流行的首年,全球焦慮和抑鬱患病率大幅增加了25%,其中女性比男性嚴重,而長期病患者更有可能出現精神障礙症狀。
簡報指出,疫情大流行導致的社會隔離狀態,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使人們在工作、尋求親人支援以及參與社區活動方面的能力受到了限制,此外,對自己和親人受感染、痛苦及死亡的恐懼,喪親之痛及經濟擔憂,也被認為是導致焦慮和抑鬱的壓力源,而醫護人員當中,疲憊是誘發自殺念頭的主要因素。
簡報提到,不少國家擔心國內的精神健康問題,90%接受調查的國家,已將精神健康和社會心理支持,納入了其新冠疫情應對計畫,但仍然存在重大差距和關注。
世衞總幹事譚德塞表示:「我們現在掌握關於新冠疫情對世界精神健康影響的資訊,只是冰山一角,但這給所有國家敲響了警鐘,必須對精神健康領域給予更多關注,更好地支持本國人民的精神健康。」
簡報指出,疫情亦影響了年輕人的精神健康,他們採取自殺和自殘行為的風險非常高,此外還指出,女性受到的影響比男性更嚴重,患有哮喘、癌症和心臟病等病症的人,更有可能出現精神障礙症狀。
世衞最新的《精神健康地圖集》顯示,到2020年,世界各國政府平均只將略高於2%的衞生預算用於精神健康,而許多低收入國家報告說,每10萬人中只有不到1名精神健康工作者。
世衞精神健康和藥物濫用司司長Dévora Kestel在總結這一情況時指出:「雖然疫情大流行引起了人們對精神健康的興趣和關注,但也揭示了歷來對精神健康服務投資不足的問題。各國必須採取緊急行動,確保所有人能獲得精神健康支持。」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