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二○一八年數據顯示,香港雖屬彈丸之地,但卻擁有一萬多個超高淨值即身家三千萬美元或以上人士,位處全世界第一。排名第二的紐約有八千九百人;東京有六千八百人,屈居第三。由此推論,香港確實存在不少經濟環境優越的家庭。這類擁有豐富資源,並可讓孩子贏在起跑綫的家長,在育兒上就是否得心應手、了無煩憂?當然不是,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不少風光富足家庭的背後,其實亦隱藏着一些孩子成長以至親子相處的危機。
這類家長許多都是高學歷、高收入,又或是事業智慧一流、專業表現突出的大忙人。他們要求高、主導性強;親子間講求效率,說話亦沒有廢話。亦因此沒有多餘的時間空間去了解孩子的狀況、聆聽孩子的聲音、培養彼此的感情。在如斯環境長大下的孩子,有些會適應得不錯,有些則會以無可無不可的「佛系」思想過着每一天,但卻亦有不少會在感受到父母的過分權威並常對自己說「不」後,出現較多的情緒問題、更強的反叛心態。
曾有一位事業很成功的媽媽向我提及,她兒子中學時還很乖巧聽話,但升上大學即一反常態,及後更在她強烈反對下,與一位在網絡認識的台灣女子雙宿雙棲,不再與媽媽聯繫。亦有一位大學講師告知我,有大學生不願請父母出席他們的畢業禮。親子那血濃於水的關係,為何會弄到如斯田地,實值得父母去深思。靜心問下自己:我們了解孩子嗎?為孩子做決定前,我們會與他商量嗎?假如孩子變得反叛時,我們會嘗試明白他嗎?假如孩子表現未如人意時,我們仍會持續地愛他嗎?
人自出娘胎,就已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成長嘛,亦包含了不少「試和錯」,如家長能隨着孩子年紀不同而與他們保持適當的溝通和商量,那他們的青春期以至成人期對彼此關係的衝擊或可大為減少。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綫: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韓曄姑娘。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3月15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原文標題為〈孩子突然變了另一個人〉。
延伸閱讀:
疫下家庭困獸鬥 容易造成負面情緒 社工:切忌吸收過量抗疫資訊
親子溝通|覺得子女「讚唔落口」? 社工:家長應練成每日一讚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