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題:如果你帶孩子到公園玩耍,其間小孩不慎跌倒,雖然沒有大礙,孩子卻抱着膝蓋,眼泛淚光地說「痛痛」。這時,作為家長的你會給予以下哪種回應?
A. 賴地硬,例如家長怪責地面不平,令子女跌倒,着孩子一起罵:「地下曳曳!」
B. 家長在旁觀察,語言平靜地說:「大個仔啦,無咩事自己企番起身繼續玩啦!」
C. 和孩子「丟走」痛楚,例如家長和子女一起叫:「痛痛丟!」作一個丟東西的動作,想像把「痛楚」丟到很遠的地方。
D. 加以安慰,抱抱孩子,例如家長詢問一下孩子感受,表達同情:「係咪好痛唔開心呀?好可憐呢!」
相信家長每個選擇背後都有自己的育兒信念,筆者也嘗試分享一下這些回應可能傳遞給孩子的訊息。
育兒信念 不同詮釋
A. 賴地硬,鬧地下曳曳:家長責備地下讓子女跌倒受傷,可能會傳遞一個訊息,就是要環境遷就自己,而不是自己去培養適應環境的能力。適應能力是社交能力的根基,小朋友和他人相處時,也要學習去面對他人,而不是去改變他人。
B. 要求孩子自己站起來:家長着子女跌倒後自己站起來,可能是期望他們可更堅強和獨立,不過也可以留意會否間接傳遞了以下訊息,就是不歡迎孩子的負面情緒或者脆弱的一面,而令子女無意識地壓抑情緒表達,或者否定自己的需要和重要性。
C. 和孩子「丟走」痛楚:家長和子女把「痛楚」丟到很遠的地方,或者丟到海裏去,是外化(externalize)痛楚的一種方法,讓年紀較小的孩子可以快點冷靜下來,運用想像力把負面的感覺和自我分開出來。而且這方法比較有趣好玩,有效分散小朋友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讓他們掌握這個自我安慰的方法,下次受傷時嘗試幫助自己面對情緒。
D. 加以安慰,抱抱孩子:家長安慰孩子突然跌倒的害怕感受,以及膝蓋受傷的痛楚傷心,加上非言語的身體接觸(抱抱),均向孩子傳遞了關心和愛護的訊息。父母鏡映(mirror)孩子的感受,例如以皺眉和扁嘴的面部表情鏡映孩子的哭臉,可以讓兒童更敏銳自己的感受。父母的同理表達,例如說:「好痛呢,慘慘。媽媽在,不用怕。」也可以讓孩子學習同理心(empathy),更能體諒別人。
當然,這道情境題沒有標準答案,家長可以按實際情況選擇合適回應,也可以配搭不同答案,或者創作其他合乎子女需要的回應呢!
文︰Kelly媽媽
(80後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兩個孩子的媽媽。)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4月12日教育版「小手牽大手」,原文標題為〈孩子跌倒,父母怎樣回應〉。
延伸閱讀: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