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投訴,他的中學老師經常要同學舉手答問題,於是他舉手回答,但答錯了,老師竟然罵他不懂不要亂答。學習就是由不懂到學會的過程,答錯,是自然會發生的事,老師要求學生一定要答對,或許是傳統觀念所誤導,認為老師教過,學生便應該學會,這是對犯錯有很大的誤解。
近十多年,科學家研究大腦發展和學習的關係,發現學習時,腦內的突觸會受到激發,而這種刺激不止發生在課堂上或閱讀時,還包括交談及遊戲時。研究發現人在犯錯時,突觸依然會受到激發,所以犯錯也能促進人腦發展。
美國心理學學者德威克(Carol Dweck)指出,人類有兩種思維模式——僵固型(Fixed Mindset)及成長型(Growth Mindset)。思維模式不但影響我們的行事動機,還會影響我們對成就感的看法。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能安然接納自己犯錯,他們認為只要努力,最終還是會通向成功的。我預科時考了三次高考,第一年只有英文及格;重考那一年,四科有三科及格,我認自己大有進步,於是決定再次重考;最終,第三年讓我考進大學了。成長型思維讓我接納自己考得不好,但仍然相信自己的能力。相反,我認識很多朋友,高考一次考不好,便放棄了。
所以學生答錯了,便立即否定他,會讓學生不願答題,認為一定要答對才可以,並且發展成僵固型思維。擁有僵固型思維的人以為,世界只有聰明的人和笨的人,常常被否定的人,容易以為自己很笨,也很容易放棄努力,思維模式慢慢便會趨向僵固型思維。
應用在教育工作中,必須明白犯錯是對學生好的,問題不在於對或不對,而是有沒有努力去嘗試,只要把教學焦點放在學生有沒有盡力上,相信學生終會成功,找出答案。課堂重點不是讓學生答對多少條題目,而是設計一個能促進思考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多想多思考。即使想錯了、做錯了,也是有思考的過程,犯錯可能是更接近成功的步驟。
海星
作者為鄉師自然學校校長及創辦人,愛自然,愛孩子。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4月22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原文標題為〈成長型思維〉。
延伸閱讀: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