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今天公布優化政府收地清拆項目下,土地業權人及業務經營者的補償安排,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回應指,政府安排是「以金錢換取時間」,透過分開「發展用途」及「非發展用途」的補償,減緩業權人對收地的抗拒,以確保在新界陸續上馬的多項大型項目按時推進。
葉文祺指,在原本四級的特惠分區補償制度之下,就算同樣發展為公營房屋,但只要位處在新發展區範圍以外,所得的補償就會大幅減少。例如受古洞北新發展區影響的業權人可獲甲級補償率,即每平方呎1,329元(2019年9月),而受橫洲公屋發展影響的業權人卻被歸於乙級,每平方呎只有695元的賠償(2017年5月),僅古洞北業權人所得的一半,這難免令人質疑收地補償是否合理。
葉文祺建議為受收地影響的棕地營運者提供搬遷方案。資料圖片
至於露天或戶外業務經營者方面,政府建議修訂最少營運年期的要求,與及取消津貼額上限,葉文祺認為這可以減輕大規模作業者在重置時搬遷大型機械和貨物的成本,但他指出棕地營運者多數來自物流業、汽車維修業、回收業等行業,難以在市區覓得合適的發展空間,而大部分棕地將會陸續收回作其他發展。葉文祺建議政府需要就工業用地制定土地供應方案,例如仿效新加坡及內地,設立物流樞紐或產業園,提供一個系統性重置棕地營運者的空間。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