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為解決本港醫護人手短缺問題,醫院管理局將推出「大灣區醫生交流計畫」,引入內地三甲醫院的醫生,包括曾來港支援抗疫的醫護人員,希望首批有5至10名醫生來港。醫學會會長蔡堅於電台節目表示,引入大灣區醫生來港,有助紓緩人手不足,但認為兩地醫護需時融合。

蔡堅指,現時內地醫生透過「有限度註冊」來港執業或學習,申請幾乎沒有被醫委會否決,因此若大灣區醫院醫生的資歷評估如常,相信一樣會被醫委會批准。他又指,醫生以輪替方式來港1年,有助紓緩本地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相信引入30至40名醫生不會有大問題,但認為兩地醫護需要時間融合。

至於醫管局日後或引入中醫或護士來港,蔡堅則指,中醫和護士都有各自的審核制度,強調只要依循正常做法,相信不會有大問題。

梁熙表示歡迎醫管局計畫推出「大灣區醫生交流計畫」。資料圖片
梁熙表示歡迎醫管局計畫推出「大灣區醫生交流計畫」。資料圖片

另外,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認為醫管局的方向正確,並期待有關計劃能盡快落實推行。梁熙表示,計畫擬引進的內地三甲醫院醫生,質素等同香港的龍頭醫院醫生,並需通過醫委會審批,相信他們的質素都獲得保證;而大灣區相對內地其他省市,與本港的文化相對接近,內地醫生來港絕對能與本港醫生緊密合作及與病人溝通。而內地醫生曾於第五波疫情期間來港支援抗疫工作,與本港醫護人員互補不足,既支援了抗疫工作,亦向社會展現出內地醫護的專業素質,一改部分社會人士長期以來的負面偏見,醫管局管理層願意放下成見,為進一步引入內地醫生踏出了重要的一步。 

對於醫管局表示不排除招募內地護士或其他醫療職系人員來港,梁熙對此表示支持,他又歡迎醫管局通過首期置業低息貸款計畫,以進一步挽留本地醫護人員。除了改善待遇以挽留人手外,要解決現時醫護人手荒,梁熙認為,治本之法是引入外來人手,以根治人手不足的問題。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