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愈來愈多港人關注健康飲食的問題,惟即使市民關注,卻未必知悉原來自己進食的食物並不健康。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下稱「委員會)在去年十月至今年三月合共進行三次問卷調查,發現香港人對吸收鹽的注意程度相對比糖要低。委員會主席張亮表示,「可能一般人知道吃甜食會胖,會減少食用,但對鹽卻沒有這樣的意識。」他期望,透過收集數據,為政策制訂者提供建議,培養市民的健康意識,從而改善飲食習慣,「希望市民明白健康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舉辦少鹽少糖學校飯盒比賽

張亮表示,在疫情期間,委員會進行了三次數據分析,發現與世衞標準比較,香港人攝取的鹽含量比糖要高得多。調查又發現,五十歲以上的市民對減少攝取鹽分的意識普遍較年輕人高。張亮解釋,一般市民較了解吃甜食會致肥,但對鹽的理解程度則相對沒有糖般高。張亮又指,現時很多人都有一些誤解,認為健康的食物就是不好味,他期望將來能夠打破誤解:「健康的食物都可以很好吃,希望市民要學懂如何欣賞食物的鮮味,讓他們明白健康是好味的。」例如,委會員昨日便與職業訓練局舉辦「少鹽少糖學校飯盒烹飪比賽」,希望同學對健康飯盒有所改觀,「健康食物也可以好看又好味。」

張亮指,將來委員會的工作會重點宣傳「鈉」的攝取量,尤其是針對年輕人,冀能提升他們減少攝取鹽的意識。除了提升市民的健康意識,委員會亦希望從源頭着手,例如提出針對供應商的措施。他表示:「過去幾年跟麵包供應商討論很多,希望麵包里的含糖量和含納量能夠每年逐量降低。」另外,委員會在二○一七年十月推出自願性「預先包裝食品『鹽╱糖』標籤計畫」,據了解,至今共有二百九十五款食物參與計畫,只要預先包裝食物符合《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的定義,便可貼上「低鹽」、「無鹽」、「低糖」及「無糖」的標籤。

295款食物參與減鹽糖計畫

對於是否需要立法強制在包裝上加警告標籤,張亮認為,該話題在政府內部有不斷討論,甚至有提及徵收糖稅,他認為社會上仍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張亮在去年接替陳智思,出任委員會主席,在接棒之時他就表示在任期間會特別關注「健康鴻溝」的議題,希望改善基層市民的健康。張亮坦言,現階段暫未有大型的項目或方法可以直接回應該議題,但希望能夠繼續收集數據,讓市民知道健康鴻溝的存在。他續指:「委員會最重要的責任是發現問題,然後要清晰告訴政策制訂者及公眾正確的方向,希望大家對議題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並朝目標向前行。」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