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天恩學小提琴快五年了,大約一年前,我經朋友介紹,找來一位資深的外籍老師,一對一教學,學費貴(對我來說),但天恩除了小提琴外,沒有任何興趣班活動,而她又很喜歡小提琴,所以就算貴、就算千里迢迢到港島區再轉的士上半山,一切都是值得的。
半年前,我開始留意天恩拉琴的「樂聲」起了變化,雖然她能拉到三頁紙的歌,可是我卻聽不到一點情感;因為老師對她嚴格,她開始緊張起來,怕拉得不好,怕老師失望,於是,她拉得戰戰兢兢,並開始逃避練琴,每次練琴或上堂都唉聲歎氣。這件事讓我頭痛了好幾個月,叫她不要學,她卻說要繼續學;叫她努力地學,她又唉聲歎氣,當時我認定天恩就是一個不喜歡挑戰的人。
直到有一天,天恩告訴我她有個大計,要讀遍所有經典著作,我點點頭,但並不認為她是認真的,心想:不喜歡挑戰的人,怎可能完成這麼長遠的大計?她拿了我的《The Wind in the Willows》,這是我的珍藏,因為是三十九年前出版的,有著名童書作家兼插畫師John Burningham插畫的版本,這本書已不會再版了,我害怕天恩把書弄髒或弄壞,所以叫她看別的書,理由是:「這本書不易讀」、「它是古老英語,你怎會看得懂?」誰知她竟然說:「Challenge is good!」
此話一出,我愕然了!挑戰到底是甚麼一回事?從那天起,我一直在觀察她,她每天都帶着這本書,一有時間便看,約一個月後,她告訴我看完了,而她又拿起另一本經典《Just So Story》,大約兩星期後,她又看完了。我留意到她把所有經典著作集中在書櫃的一格,似乎她對於這個大計是認真的。
原來「挑戰」可能是需要「前提」的、可能是需要「條件」的,有些人可能要在自己有十足信心和把握的情況下,才會喜歡挑戰!「無為」地鼓勵,她反而對閱讀「不得已」般充滿熱情,而我着緊她拉小提琴,東奔西跑地幫她找位好老師、每天提醒她練琴,竟一點作用也沒有。上月,天恩主動對我說:「我不想再跟這位老師了,我會自己練琴。」我不勉強她,就這樣決定。
有天她拉着從前很喜歡的「飲歌」,可是她發現自己忘記怎樣拉了,她對我說:「我明天再練,這個星期每天都會練習這首歌。」似乎她的動力又來了。
陳東紅
作者擁有十多年英語教育出版經驗,曾參與英文學生刊物創刊工作及出版英語兒童書籍。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7月11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