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衞生局長盧寵茂昨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金管局計劃在 11 月舉辦「國際投資峰會」吸引銀行家來港,有機會容許抵港人士有條件免檢疫。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講座教授高本恩於社交平台發表評論,指如果香港希望有一天重新獲得亞洲世界城市的稱號,需由現時的「入境隔離令」,改為「入境隔離建議」。如果希望最早於11 月考慮免隔離旅行,應由現在計劃改變政策。

高本恩表示,即使當入境人士檢疫及其他措施放鬆後,長遠而言對確診病人發出強制隔離令的政策,可能會阻止遊客及商務旅行。高本恩重申,他不是反對隔離政策,但憂慮要求檢疫人士配戴居家電子手環,會增加不必要的成本,亦不鼓勵確診者向當局作出報告。

他又稱,即使本港於2020及2022年採取確診者及密切接觸者隔離,亦無法控制疫情傳播,可見稍微改進的家庭隔離政策不會對疫情產生太大影響。

另一名港大學者、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薛達則表示,本港的急症室於現時疫情反彈中,再次承受壓力,關鍵在於本港現時處理疫情的方式。雖然本港採取分層分流的病人治療模式,但由於安老院難以實施保健,病人出現輕微症狀,隨即被送至急症室,不少患者最終需要住院。

他表示,隨著住院人數攀升隔離設施用盡,照顧非新冠病人的空間減少,令醫療體系受影響。薛達指,長者長期臥床令身體失調及機能喪失,長期亦會導致壓瘡、抑鬱、等問題。他認為,當局需要將新冠患者分散至安老院、及在醫院採取切實可行的感染控制措施,以使它們能夠繼續運轉。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