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近月正式拋出利用粉嶺高球場局部用地建屋的方案,將擬建逾萬單位鎖定在舊場北面、生態價值相對較低的九點五公頃土地,令該土地選項重新惹來社會關注。繼引起鄉事派反對,擔心加劇地區交通負荷後,對球場去向一直甚為關注的一批規劃及建築專業人士、歷史學者、議員等,最近也組成陣綫,直指「先破壞、後保育」的做法極不理想,故拋出「兩用方案」,倡把「舊場」發展為可供市民入場參觀,同時又可變回球場的中央公園,藉此保住整個球場。
據了解,令該批專業人士最為憂慮的,是雖然建屋部分位處被視為生態價值相對較低的位置,但由於坐落在球場其餘位置的古樹,經過多年的生長後,根部隨時已伸延至擬建屋土地的地底,政府部門也未必完全掌握情況,貿然在區內大事發展,或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後果。
上屆政府經過「土地大辯論」後,決定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局部用地建屋,以回應當時的民意。儘管發展局早前已提出發展方案,並交上城規會討論,但早年作出討論時,社會氣氛較為民粹,市民亦擔心本港土地供應不足,而隨着政府提出北部都會區概念,加上銳意打造「明日大嶼」,社會有不少人也認為有條件「翻案」。據聞,有份協助李家超競選特首的土地智囊,早前就提出類似觀點,並積極游說他在上任後,放棄動用粉嶺高爾夫球場用地,相信本港有其他更合適位置,填補計畫興建的逾萬單位。
然而,李家超競選時也曾承諾,未來會以提速、提效、提量為目標,加快造地建屋的速度,若要放棄一個已有發展方案的土地選項,需要有極為充分的理據;力撐保留球場的專業陣綫也形容這是一場「硬仗」,因不像其他歷史建築,如深水埗配水庫,高球場一直難以進入,較難令社會產生保育共鳴。
但值得留意的是,長期關注規劃議題的「本地研究社」代表,近日在電台討論有關議題時,重點也只是提到希望能收回本身屬「公眾資產」的粉嶺高球場,並沒有堅持一定要利用有關土地來建屋,反映社會各界對如何利用明年需要歸還政府的舊場部分,仍是有商量空間。據了解,部分專業人士也曾向多個環保團體「摸底」,得知很多環保界人士其實也深明整個高球場值得保育,只是擔心惹來「撐權貴」的觀感,而未敢公開表態。
不過,陣綫內的骨幹成員也指出,過去社會普遍不滿球場僅服務逾二千會員,惟部分用地若改作房屋發展,亦最多只有三萬三千人受惠,但倘若能打造成未來「北都」的中央公園,卻是全港市民也能享用;市民應以此思路,尋求廣為社會接受的「第三條出路」。
杜良謀 大棋盤 《星島》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