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昨天在報章撰文,提到近日有報道指,「二十大」結束後,香港與內地的通關政策有機會放寬,他認為這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
近期,在香港的建制圈子中,的確盛傳中共「二十大」結束後,內地會放寬入境檢疫政策,由現在的「7+3」,略為放寬至「5+2」、「4+3」或「3+4」,但無論如何放寬,有兩點頗為肯定:第一,是一定不會立即進入免檢疫隔離入境;第二,即使內地放寬入境檢疫措施,亦不是只針對香港,而是對全世界。換言之,內地的入境檢疫措施,香港不會有特殊待遇,不過,一旦檢疫時間縮短,健康驛站的流轉增加,香港到深圳的入境配額,亦會隨之增加。以現時每天一千配額計算,若「7+3」改為「3+4」,健康驛站的供應就會增加超過一倍,港人進入內地當然亦會更為方便。
在港府實施「0+3」後,總商會總裁梁兆基除了進一步要求港府盡快推行「0+0」,又提出要與內地「完全通關」,否則難以回復以往優勢。梁兆基此一說法當然是香港面對的現實困境;可是,當香港選擇與國際接軌,香港的疫情亦自然與國際接軌,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求內地在檢疫安排上給予香港有別於國際的特殊對待,就有點不設實際。雖然國家重視香港,對香港與國際接軌亦都表示諒解,但不可能為了香港的發展,而置內地疫情防控於不顧。
期望入境配額可增加
自從二○一九年底爆發新冠疫情以來,內地為控制疫情傳播,付出巨大代價,這些代價包括與國際的隔絕,內部封控措施對經濟造成的損害,以及對人民生活造成的不便,這些代價換來的是成功保護了數以百萬計的生命。了解國情的人士指出,隨着病毒減弱,對人命造成的傷亡可能減少,加上封控措施對經濟造成的損害愈來愈明顯,內地在防疫政策上必然會作出調整,包括更為精準的防控措施,以及入境檢疫的放寬,但這個調整過程不會一步到位。該人士指出,內地正在臨牀試驗數隻特效藥,當臨牀試驗成功,可以將特效藥分發給患者,就可避免患者擠兌醫療系統,屆時會是放寬防控的機會,相信到了那個時候,才可能推行免檢疫通關。
在此之前,香港只能爭取更多的通關配額。港府與廣東省正在商討的「逆隔離」措施,本來是其中一個嘗試,但實際推行卻是困難重重,港府內部對於最終能否推行亦並不樂觀。有建制中人指出,深圳最多入境名額有近二千,但近期只降至一千,估計與「二十大」收緊防疫有關;估計「二十大」之後,防疫措施稍為放鬆,入境名額亦會逐步增加,若擴大至大灣區其他城巿,屆時兩地往來,有望更加「鬆動」。
全文刊《星島》專欄「大棋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