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17日)表示,就早前於深水埗區出現的類鼻疽感染個案,最新流行病學和環境調查結果顯示,所有水樣本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另外93個於11月3至9日採集的環境樣本核酸檢測呈陽性反應。此外,中心經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確認新增一宗感染類鼻疽確診個案,涉及一名61歲男子,患有糖尿病,居於深水埗。
患者於11月6日因發燒及疲倦前往明愛醫院急症室求診,同日入院。臨床診斷為肺部感染,現時仍然留院,情況穩定。他的痰液樣本經中心的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證實對類鼻疽伯克氏菌呈陽性反應。本港今年累計共錄得37宗類鼻疽個案,包括21宗自8月起錄得居於深水埗區的個案。
因應在深水埗區出現的類鼻疽感染個案,中心已在區內進行大規模環境調查,於10月10日至11月1日期間,共採取471個環境樣本,當中38個樣本對類鼻疽伯克氏菌核酸檢測呈陽性反應,包括兩個從住戶採集的拭子樣本、四個於白田邨重建地盤所採集的泥土樣本,以及32個從相關配水庫上的草地所採集的泥土樣本。相關結果已於11月3日公布。
就該32個泥土樣本,香港大學團隊從7個樣本中培植細菌,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的全基因排序結果顯示,泥土中的細菌與部分病人帶有的細菌基因高度相似。
鑑於在相關配水庫的泥土樣本驗出類鼻疽伯克氏菌,中心與香港大學團隊繼續在相關地點進行進一步環境調查,於11月3日至9日期間採集超過200個環境樣本(包括在配水庫的水樣本、在配水庫頂部通氣口的外露部分的拭子樣本、通氣口周邊的泥土樣本及配水庫頂部的拭子樣本)。結果顯示所有在配水庫水體採集的水樣本及拭子樣本,核酸檢測均為陰性,顯示配水庫的水體沒有受到污染。
此外,中心在當中87個在石硤尾及蝴蝶谷配水庫的泥土樣本、5個在石硤尾配水庫的通氣口拭子樣本,及1個在石硤尾配水庫通氣口附近採集的環境拭子樣本,對類鼻疽伯克氏菌核酸檢測呈陽性反應,惟全部6個拭子樣本的細菌培植均為陰性,顯示未有發現活細菌。
中心重申,調查至今所採集的全部水樣本(包括相關配水庫及患者家居水錶所收集的水樣本)檢測均為陰性,顯示配水庫相關的喉管及食水沒有受環境污染。根據水務署的數據,過去一年相關配水庫及該區的食水樣本的恆常水質監測亦一直沒有出現異常情況,完全符合香港食水標準。綜合流行病學及環境調查結果,中心及專家認為沒有證據證實感染個案與相關配水庫供應的自來水有關,同時亦未能確認相關傳播途徑。
政府發言人指出,類鼻疽在香港屬風土病,而這種病菌存在於環境。近日確診個案數字較8月至10月回落。政府已於11月11日將類鼻疽納入法定須呈報傳染病。中心會加強監測及預防工作,並盡早介入任何在社區中出現的懷疑爆發個案。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