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家看書的方法都不一樣。丈夫是要從頭看到尾,他說一旦開了頭,便一定要繼續看下去,直至本書完結為止;期間就算「悶到打瞌睡」、就算「睇睇下」不感興趣,他也要繼續讀下去。我很不理解這種閱讀模式,怎可能逼自己讀一本不想讀的書?他告訴我,當他開始了一件事,必須要完成才會感到心安理得;似乎性格和閱讀方式有着莫大的關係。
我觀察自己有着「跳躍型」的個性,看甚麼書全因當時是怎樣的心情和想法;或者因為我較少看小說,所以「跳躍式閱讀」對我來說似乎不是大問題。又或者因為我是「跳躍型」,所以看小說會較吃力。我愛看哲學、心理、知識類型的書,最愛還是童書,這些書籍都容許我「跳躍」。雖然「跳躍」為我帶來不便和局限,可是我認為它有其好處,我看書一般看得深入,能掌握作者的意思。
女兒天恩又不一樣,我告訴天恩我好像是要跳來跳去才能讀懂一本書時,她居然告訴我她也是這樣,但怎可能呢?天恩愛看小說,而且我見她每次都由頭開始讀,我好奇問她是怎樣閱讀的,她說:「我會逼自己由頭讀到尾,有時會重看自己喜歡的一段,有時又忍不住翻到最後看結局。如果本書真的太悶,逼不到自己的話,那我會留待以後才看,或許以後會喜歡呢!」
三個人三種閱讀方式,人就是如此獨特,沒有人會有完全一樣的閱讀方法,因為每個人的個性和閱讀能力都不一樣,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先多觀察自己,了解自己的閱讀傾向,真的有不足的話,才再改善自己的閱讀方法。
學英語也是一樣,因為「跳躍」,我並非有系統地學習。身邊不少朋友告訴我,認為學英語要由最基本的拼音開始,然後學單字、學句字、再讀文章、再學強化文法……我認為這種方式不一定適合每個人,很多人給系統框住了,學得死板和沉悶而放棄英語;謹記:觀察和了解自己才是重點,這樣我們才能找到度身訂做的學習模式。
陳東紅
作者從事英語教育出版二十年,任職於多家報社;現為教育顧問編輯、兒童刊物《BINGO!》出版人、專欄作者及到校講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1月9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