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規劃是學生成長重要一環,近年愈來愈多家長希望可以因應子女學習能力和需要來選擇不同課程。位於元朗的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宏信書院是全港唯一提供12年IB中小學「一條龍」課程的直資學校;學校除了開設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外,亦有提供傳統中學文憑課程(DSE),讓學生有更多元的學習體驗和升學出路。
IBDP和DSE同樣是具備國際認受的公開試和高中課程,但兩者最大的分別在於課程結構,相較傳統文商和理科的分科,IBDP課程有六個學習領域,除了兩個語文和數學是必修科,學生在其餘三科選修科中需要文理兼修。其次在學習方法上,DSE著重學科知識和考試技巧的磨練,IBDP課程則採用探究式學習。IBDP課程除了考試,學生也需要完成一篇4000字的拓展論文(Extended Essay),學生要一手包辦定立題目、研究、分析,水平幾乎相等於完成一篇大學學位論文。此外,IB設有「知識理論」(Theory of Knowledge, TOK)科目,讓學生思考深層次的學術意義,並涉獵多個複雜的哲學議題,提早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除了日常課業,課程還需要學生完成CAS活動(創意Creativity、活動 Activity、服務Service)。學生需要參與多項校內外包含上述三項元素的活動,讓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以認識和回饋社會。宏信書院總校長林克忠提到,IBDP和DSE課程有著不同的起步點,IBDP課程較著重全人發展和貼近大學教學模式; DSE則較適合專注追求高水平學術能力的學生修讀,同學要因應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作出選擇,例如他的大女兒興趣較廣泛,便選讀IB,小女兒專注於理科,則選讀DSE。
課內外增設身心靈活動 平衡課業發展
除了學術發展,宏信書院也重視學生身心靈發展。在校政上,學校成立教牧關懷團隊,推動身心靈健康的活動,亦有駐校護士,照顧學生生理需要。學校在課內外亦有多項身心健康相關的活動,包括安排在課堂時間的恆常活動,如每個上學日約20分鐘的班主任課,從星期一至五都有不同的主題,包括信仰、情緒管理、社交等等。學校另設聯課活動,每隔一個週三會縮短常規課堂每堂10分鐘,預留下午共兩堂時間進行活動,並提供38項選擇供同學參加,跨越運動、美術、跨學科活動不同範疇,如長曲棍球、即興藝術等。課堂外,老師也會自發帶隊進行各種參觀、考察、郊遊等活動,例如觀星、山藝等。同學也可自費參與其他課外活動,包括體操、馬術等。學校每年也會舉辦一些特別活動,如為鼓勵閱讀而設的「惜卷週」(Bookworm Week),同學會在「書迷變裝日」(Book Character Day)打扮成自己喜愛的小說或漫畫角色;又會舉辦「學習目標制定三方會談 (3-way Goal Setting Conference)」,讓同學與家長和老師一同制定學習、個人成長、社會服務等目標。因應IB課程,學校也會安排學生到海外進行Global Classroom (全球視覺教室)活動,例如澳洲的塔斯曼尼亞、中歐、斐濟等。近年礙於疫情關係學校調整了有關活動安排,主力為學生籌辦本地跳出課室學習(Education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 EOTC)活動;單是今年便安排了達18項學習課題供學生參與,包括地質研究、環境研究、中西文化研究等題材等。
強化生涯規劃 加強與大學聯繫
學校近年亦積極引入新元素,如強化生涯規劃,學校每年會舉辦為期逾一週的「生涯規劃週 (Career Fest)」,本地和海外大學會提供不同體驗課供同學選修,學校又會邀請不同領域及界別的社會專才舉辦分享會,包括任職創科、設計、企管、甚至美國太空總署工程師等。學校亦銳意加強與大學的聯繫,將部分大學的教學元素引進日常課程,例如生物科與港大合作,開設水質研究、珊瑚海洋生態研究等課堂;甚至在高中提供法證相關的體驗課。身心靈活動方面,林校長指,作為校長和山藝教練,特別相信全人發展,會鼓勵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隨著疫情逐漸緩和,學校今年與同學一同進行名為「香港四極」的行山挑戰活動,探索香港東南西北四極,傳遞「樂施毅行」的價值,亦正與中文大學協作籌備暑假北極格陵蘭生態科研之旅。林校長期盼,學生除了有國際視野,也從山藝中學到堅毅的態度,並具備勇氣去迎接未來挑戰。
(資料由宏信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