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政黨政團近日先後會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提交對二○二三至二四年度《財政預算案》的建議書。當中政府應否再次派發,以及發放多少金額的電子消費券,成為了討論焦點。
雖然疫情現已減退,兩地經已有序恢復通關,市民生活及各類經濟活動亦已逐漸復常,但距離疫情前、黑暴前的興旺景況仍有一定距離。再者,經歷了長達三年的新冠疫情和經濟衰退打擊,許多基層市民、中產家庭和中小型企業都已元氣大傷。再加上惡性通脹重臨,多個政黨都認為政府今年仍有需要適度「派糖」,向全港合資格的市民再次發放五千元至一萬元的電子消費券,一方面刺激消費,一方面紓解民困。
不過,也有部分政黨和議員認為,隨着香港與內地先後捱過疫情,逐步取消各項防疫檢疫措施,預計兩地經濟今年在多方面都會錄得強勁反彈。其中市民生活復常可刺激內部需求,海內外旅客重臨有助服務業輸出,還有大量來自內地及與我國友好國家的企業、資金紛紛重返兩地市場,本港的股市和樓市近期已有回穩迹象。在整體勞動力短缺下,失業率亦不成問題,政府已沒有必要繼續大手筆及缺乏針對性地向全民派糖。
更重要的是,隨着香港社會及經濟復常,政府的理財哲學及財政政策也應逐步復常。《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特區政府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過去三年香港面對世紀疫情,政府偏離量入為出原則,制訂赤字預算,大增醫療、防疫及各類紓困措施,實在有其必要,並得到中央政府與社會各界的支持。
然而三年多過來,政府累計財赤已高達四千億元,消耗了接近三分之一的財政儲備,當局有必要重新緊守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的財政紀律。對於真正有需要的市民和企業,政府仍有責任伸出援手,以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對於有利香港長遠經濟發展的產業投資,有助解決市民的住屋和交通問題的基建計劃,政府仍有需要應使則使,以不斷增強發展動能。但對於無差別性向全民發放電子消費券,正如陳茂波司長指出,政府應當「睇餸食飯」,量力而為之。
對於不同政黨提出的其他減稅及紓困建議,政府亦應以同一原則審慎考量。例如重新下調股票交易印花稅,將會令本已入不敷支的特區財政進一步惡化,但對新股上市及股市成交刺激的作用卻有限。對於撤銷各項樓市辣招,關鍵是香港的公私營房屋供應與私樓樓價是否已回復合理水平,對政府稅收的影響僅屬次要。至於引入累進式的一般或新生子女免稅額、向每名新生嬰兒的父母派發現金獎勵等,有助刺激港人生育,紓緩人口老化和勞動力不足問題,則不論是否出現財赤,都值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