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國家,對於ESG的看法一向不盡相同,近日一份由大摩分析員所寫的報告可見,金融機構對於ESG的定義「打法非常多」,一些推介股票的理由甚至乎聽起來有一點硬來。

這份報告對於「受到ESG資金青睬」的定義非常古怪,包括有在響應國策推廣健康、運動產品種類多、舉辦和贊助運動比賽、贊助國家運動員等如安踏(2020)和李寧(2331),以及以環保火化、綠色殯葬、低碳祭祀儀式等作ESG招徠的福壽園(1448)⋯⋯不過也有一些比較常見的ESG表現好的例子,如百威亞太(1876)在循環經濟包裝和智慧農業做得比較好。

事實上,各方避忌社會因素(S),主因是「話題敏感」,次因是標準不易衡量。ESG的S很容易會跟政治扯上關係,要取得國際共識絕不容易,如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etter Cotton Initiative,BCI)於2021年3月決定暫停在新疆發放BCI棉花許可證,因為關乎到ESG 的 S ,大部份國際品牌的股價應聲下跌。

對此,大摩也認為有關關於勞工和供應鏈的爭議在2023年也不會消失,現在焦點仍會放在太陽能電池板的供應商背後的勞工,之後會繼續關注即將發佈的歐盟和日本的盡職審查報告指引。

不過,整體而言ESG投資的氣氛稍為回暖,大摩近日就發表報告指出,與2022年7月相比,現在中國ESG投資者已變得更加樂觀,於2022年第三、四季在中國註冊的ESG基金錄得淨流入,在中國重開之後值得持續關注。

在中國註冊的 ESG 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在 2022 年第 4 季度按季增長 3%,達到 420 億美元;至於流入中國 ESG 基金的季度流入量在 2022 年第四季度環比增加至 18 億美元(2022 年第三季度淨流入 13 億美元,第二季度淨流出 18 億美元)。

惟雖然ESG回暖,但一些熱門行業如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或許在 2023 年也面臨阻力。在太陽能方面,多晶矽價格下行週期,將影響整個太陽能供應鏈的利潤率;而電動車方面,電動車銷量未必能符合市場預期,導致與市場的增長預期有所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