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工智能(AI)研究實驗室OpenAI開發的聊天機械人ChatGPT風靡全球。中國學者認為,ChatGPT突破了傳統AI系統的程式化交流,實現了從數據訊息向解決方案的過渡,是一個重大突破。
「首先是滿足了巨大的社會需求。」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向中新社談及ChatGPT受歡迎背後的「密碼」,指ChatGPT的聊天對話、答疑解難等功能滿足了人類社會最基本的交流需求,生成的回答具有較強的連貫性和一定的邏輯能力,突破了傳統AI系統的程式化交流方式,大大激發了人們的好奇心。
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宏廣也認為,這款應用能夠挖掘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中豐富的訊息「礦藏」並加以「煉化」,將大量零散的訊息以一種邏輯甚至文章的形式呈現,實現了從數據訊息向解決方案的過渡,「這是一個重大突破。」
去年,隨着ChatGPT的發布,「生成式AI」幾乎可創造任何文本或圖像,它對提問表現出類似人類的反應,讓人們重新思考行銷、論文撰寫或新聞傳播的方式,甚至如何在網上檢索新訊息。拋開資本因素,專家認為,ChatGPT引起人們更深層思考的是,它是否會觸動人類的核心「奶酪」。
有觀點將AI技術分為分析式AI與生成式AI,前者從現有數據、訊息中尋找規律,後者則會生成新的內容,已涉足人類獨有的創造性領域。ChatGPT即屬於生成式AI,可以與用戶不斷溝通交流,產生新的內容,高效實現自然語言處理任務,具有很強的用戶粘合性。
不過,在ChatGPT的「自我介紹」中,它也坦承自己存在一些局限,包括可能產出錯誤的、有偏差的訊息,對2021年以後的世界和事件所知有限等。薛瀾指出,ChatGPT的出現可以提高人類的工作效率,使得任務的完成更加輕鬆高效;也有可能衍生出各個細分領域的ChatGPT,例如幫助撰寫律師文件、廣告文案、網頁生成等。同時,它也將對程式員、高等教育等行業帶來影響,挑戰其傳統思維和技能要求。
目前,已有多家學術期刊禁止或限制使用ChatGPT撰寫或編輯論文,強調人工智能工具不能取代作者完成數據解釋、得出結論等關鍵任務。法國、美國、澳洲等國的多所大學也發出ChatGPT「使用禁令」,防止作弊、剽竊,避免學生過於依賴科技手段而放棄獨立思考。
談及是否應設定人工智能「邊界」,以維持創新發展與風險治理的平衡,王宏廣說,理論上講,需要給人工智能設定一個上限,但人工智能「現在的水平還用不着設限,可能還不到時候。」
對於「如果ChatGPT的功能不斷增強,我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是否會因此退化?」的問題,薛瀾指出,人類在推動科技創新進步的同時,始終謹慎地權衡這些進步可能帶來的風險。只有對技術的規制能力跟得上科技創新的步伐,才能保證科技向善,讓科技創新真正造福人類。
針對上述問題,ChatGPT的回答也很耐人尋味。它說,自己目前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製造麵粉,但要做出好吃的麵包,還是需要人類的智慧與經驗。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