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NBA剛剛打完每年一度的全明星賽,整個活動裏,最令人興奮莫過於入樽賽,今年第一次有G-League球員麥高龍破格獲邀出席(之後即得到費城76人的「雙向合約」)。麥高龍只有6呎2吋的身高還是白人,卻早有入樽高手的名聲,之前精華影片已在網絡上廣傳,是他這次獲邀的原因。結果麥高龍連續做出4個一次就完成的高難度動作,幾乎全部50分滿分榮膺新一代NBA「入樽王」,一個只算NBA「邊緣人」的球員,一夜之間於全美甚至在世界成名,實在有現代童話的味道。他這次表演,足以跟以前卡達或者拿維對艾朗哥頓的經典入樽賽相提並論。
可是到了最主要節目,也就是全明賽本身,卻引來一片劣評,雙方從頭到尾打得毫不認真,防守接近零,而且主要都是來來去去投三分球鬥手感,結果比分竟是184:175,泰頓以破紀錄55分贏得MVP也被譏為「灌水」。全明星賽打得求其又沉悶,其實已經不是現在的事,NBA一再修改制度想刺激球星落力去打,似乎都無濟於事。有人辯解說這只是表演賽,球員不想為此而受傷,所以隨便打打也不能責怪。問題是全明星賽並非一開始就這樣,現在重看昔日賽事,分別實在非常大。
好像最近我就在NBA的YouTube頻道上重看了1998年的全明星賽,跟剛剛看過的2023版本,彷彿兩個世界,1998年的那些球星有切入、有低位打、有防守更有組織,認真程度和可觀性遠比現在高。那年是高比拜仁第一次打全明星賽(以19歲之齡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全明星正選),而同時也是米高佐敦公牛年代最後一次,因此比賽有世代交替的意義,兩人自然亦成了焦點。但在他們單打對決時,其他8個球員也不會像今年泰頓對隊友謝倫布朗時那樣全部遠遠避開一邊,該畫面實在是有點難看。
至於歷來最精采的全明星賽,公認是2001年,艾華遜和馬貝利率領東岸隊在最後關頭逆轉以1分之差反勝,雙方都打得肉緊又刺激,這才是球迷想看到的全明星賽。喬靖夫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