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睡覺聽故事除了可以睡得好,外國一些長期研究發現,1至3歲小朋友自小在家中培養閱讀習慣,對於7歲時的閱讀理解能力有顯著關連。如果父母在嬰幼兒8至9個月開始說睡前故事,能提早為親子閱讀打下基礎,小朋友上學後的語言掌控能力和詞彙量亦具有明顯的優勢。
以下分享5個向小朋友講睡前故事的小技巧:
一丶運用語氣助詞吸引注意
說故事時加入適當的語氣助詞能發揮「吹哨子」的效果,例句如:「看!這是公主的城堡」丶「哇!這朵花真好看」。對幼童來說,語氣助詞是簡單的標記,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細心聆聽和記下後面緊接而來的不同詞彙。
二丶描述故事插圖的細節
學前幼童的眼球多注視色彩奪目的圖片,父母在講故事時,也可以描述故事插圖的細節,有利小朋友的洞察力和聯想力發展。
三丶與孩子的世界聯繫起來
舉例說,在讀到關於小動物的故事時,如果家中有養寵物,可以把故事中的角色或情節,與日常家庭生活聯繫起來,「這隻小狗就像我們家中的狗狗般貪吃呢」。
四丶提出問題
曾有研究觀察,在日常生活中,媽媽通常比爸爸更愛提出問題,雖然問題太多可能令丈夫們難以招架!但對孩子來說,經常發問有助建構更立體的敘事能力。特別是講故事時,可多引導孩子注意人物的行為丶感受丶想法,例如問「為甚麼他會這樣做?」隨着兒童年齡從2歲增加到3歲,慢慢洞察到別人的行為,他們更樂於與他人交流,在對話中學懂運用的詞彙也隨之增加。
五丶8分鐘半內平靜安撫
最後,睡前故事對成長好處雖多,但別忘記,最重要的是令孩子睡得好丶心情好。瑞典心理學家 Carl-Johan Forssen Ehrlin 就寫了暢銷故事《想入睡的兔子》,講述了蝸牛等動物努力幫助兔子入睡,同時也哄小朋友放鬆入睡。從嬰幼兒睡眠健康的角度,每次睡前故事也不宜過長,時間最理想是8分半鐘之內,既達到平靜安撫,亦可建立與孩子的情感連結。
文:國際認證健康顧問丶嬰幼兒睡眠顧問 Stephanie Huen,及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Dr. Charlotte Tang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