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學校每年均舉行多類型的交流考察項目,帶領學生到訪不同教育現場,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去年《青年發展藍圖》亦指出,要進一步推動香港青年認識國家。故此,大家更重視如何安排一個有成效的實習或交流計畫。

過去3年,實體交流考察全部停擺,部分學校以綫上方式進行虛擬導賞團,通過在兩地以第一身視覺引領同學遊覽和進行講解,更有學校安排綫上交流時間,讓兩地同學通過傾談互動,加深兩地情誼。自疫情緩和,教育界一直關心兩地交流復常安排。

自1月起,香港與內地往來開始復常,兩地已全面通關。教育局於4月復活節假期開始,陸續安排高中學生參加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內地考察,讓學生親身到訪內地,進行實體考察交流。為此,當局一連4個星期日開放指定辦證中心,為有需要的師生進行辦理換證或申請新證手續。

過去學校每年均會進行多個交流項目,有着豐富經驗,現在復辦實體交流,相信沒有太大難度。不過,3年的真空期,籌備方對復辦內地考察團既熟悉又陌生。一個交流項目的成功,涉及多方持份者,包括旅行社及內地接待交流單位,如何讓各方逐漸將以往有效的交流體驗方式重現,也需要時間,不能一蹴而就。

政府就着如何更好做好交流實習項目,總結了以往不同團體機構的經驗,推出良好做法清單,供籌辦團體參考。內容包括安排具特色的行程,有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參與者與不同持份者,例如政府部門、企業公司等交流;又或在實習期間安排導師,促進同學有更多實習體驗。

筆者認為,過去3年綫上或一些創意學習安排,例如綫上與姊妹學校交流,在復常之後,宜參考良好做法清單之餘,更可將綫上的經驗與綫下交流結合,相信能產生不一樣的成效,有助香港青年認識國家,與內地同學有更多形式和機會的交往。電郵:[email protected]


方富正
本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學友社全人發展部主管,專注於全人發展及領袖培訓。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3月21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青妍老師 - 幼稚園中文寫字教學的迷思(上)|學友智庫

梁麗嬋 - 歷史科教學的時代趨勢|學友智庫

吳文軒 - 借好試後時機|學友智庫

彭樂謙 - 淺談「通用設計學習」|學友智庫

學友智庫|道是無情卻有情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