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港府提倡推動「再工業化」及「新型工業化」,以提升本港競爭力。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史立德接受《星島》專訪時表示,早年經濟轉型,工業和製造業的規模轉小,但仍有強大的實力。他有信心業界配合本地大學的強大科研成果,本港絕對有潛質發展高端工業。

史立德說,香港工業和製造業的產量,自八十年代工廠北移之後規模轉小,但本港的實力仍然雄厚。他指,近三、四十年不少外國公司都找香港的公司代工,香港的公司憑着替人「作嫁衣裳」的模式,生存已久。

電動車科技拱手讓人感可惜

不過,這種模式令業界失去了將本土研發成果投產的能力及志向,早年政府及商界投資大學的科研亦變得罕有。他舉例指,首屈一指的大疆無人機,便是本港大學的科研成果,但礙於本港產業鏈不完善,最終大疆選擇到內地投產。另外,還有理大電動車MyCar,因未能覓得投資者,相關技術拱手相讓予美國公司;理大研發可檢測四十種病毒細菌的全自動快速多重診斷系統,亦無法得到創新科技基金資助。史立德對此坦言可惜。

他認為,香港有多所位列百強的大學,有大量科研成果,人才亦具有國際視野,令本港快速掌握國外技術,配合用於生產上,加上本身基礎穩固的製造業,其實絕對有條件發展高端工業。

防菌透明口罩疫市現商機

廠商會旗下CMA檢定中心前年成立科技商品化中心「CMA+」,成功為一家歷史悠久的膠片廠,與本地創新生物技術公司配對,開發出將防菌塗層用於膠片,轉化成透明口罩,成為「疫」市商機。史立德認為,此例證明了本港發展高端工業的潛質。

他指,過去香港的問題是大學科研與本地製造業「各有各做」,以致科研成果無法「生蛋」,工業和製造業一路只是生產綫的「下游」。為此,早前廠商會建議政府,預留未來北部都會區土地作為「中綫轉化基地」,讓大學研發人員、生產人員可於基地設計產品,加以測試、改良,再將成果送到內地或東南亞國家生產。他期望方案可以付諸實行,有信心香港的公司作為「上游」及監督生產的角色,提供足夠信心予外界。

正值再工業化「最好時機」

香港工業總會常務副主席莊子雄指,香港工業對本港的貢獻遠大於帳面上數字。他認為,隨着港府不同措施,香港要發展創科所需的土地、資金、人力等環節都得到改善,明言香港創科工業發展到達了「最好的時機」。

莊子雄指,雖然「香港製造」產品每年只貢獻本港的GDP1%,但據工總估算,港資廠商在內地的生產帶動了本地「生產性服務業」需求,而生產性服務業佔本地GDP約42.2%,而在內地生產的利潤亦相當於本港GDP近四分一,證明境外工業對香港的經濟貢獻。事實上,一件產品的設計、如何融資、申請專利等範疇,是本港工業家的強項,亦是香港工業的一大部分。

他指,發展創科工業最重要的範疇包括土地、資金、人力,現時港府有足夠的支援。除了數碼港及科學園,微電子中心、兩個先進製造業中心的落成,加上未來北部都會區,都為業界提供了所需土地;政府亦計畫修改上市規則,容許有潛力的初創,可在未有營利下進行融資;政府亦成立「高才通」,招攬全球人才。他坦言,現在是本港工業的「最好時機」,自己從事工業三十多年,「未見過有咁好嘅風氣」。

《星島》記者
---

《星島申訴王》於3月1日隆重登場,節目為民請命抱不平、追蹤城中熱話,亦會搜羅溫情小故事。你申訴,我跟進,搵91999933,《星島申訴王》隨時候命!
立即報料: https://bit.ly/3IMunqd
你的獨家報料一旦被採用及報導,將獲得乙份獎品。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