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最近在全球爆紅,其人性化的對話方式為使用者帶來新體驗,AI在設計業的應用亦日趨以人為本,優化用戶的工作及生活。由香港理工大學和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CA)共同建立的人工智能設計研究所(AiDLab),在設計領域創建一個嶄新的AI平台,讓跨學科研究專才進行結合AI及創意設計的研究。AiDLab將在4月19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設計創新峰會 2023,展示最前沿的突破性研發方案。

以人為本的智能設計方法框架

大多數AI方案開發以技術為出發點,在理念上會對應社會當前情況或需求,但用戶在應用中要調整自己,學習新技術以使用產品服務。理大設計學院教授、未來(關愛)移動研究中心(RC-FCM)主任王佳教授(Prof. Stephen Jia WANG)認為設計師需探索以新視角來應對AI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從思考未來的智能生活模式出發,以人為本,超出一般使用AI輔助設計的範疇,才可將AI作為設計的素材整合並開發合理的應用。

理大設計學院教授、未來(關愛)移動研究中心(RC-FCM)主任王佳教授。
理大設計學院教授、未來(關愛)移動研究中心(RC-FCM)主任王佳教授。

他舉例說,汽車業趨向發展電動車或自動駕駛技術,在車內添加傳感器、觸控式電子屏等智能裝置,部分廠商更在顯示屏的數目及大小互相較量。駕駛者要經過一番學習才熟習自駛或使用AI助理,而車內傳感器所收集的數據所衍生的私隱問題,駕駛者也深表關注,這樣的作法最終與顛覆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無緣。

針對這樣的挑戰,王教授以智能關懷及移動設計作為研發主題,開發新的以人為本的設計方法框架,使AI設計流程變得更人性化。新設計框架有助汽車廠商以新視角運用AI,通過重新定義“人車AI” 三者之間的關係,設計與駕駛者更多互動及個人化的自駕系統。除了出行,了解日常生活習慣亦有助設計。團隊透過製作產品原型,助業界了解新框架及應用範圍,例如利用液態金屬製成傳感器並放於紡織物料內,以監測使用者的生命表徵、支援日常活動或不同運動,讓大眾以至有特殊需要的長者或殘疾人士有更貼心的產品或服務,以AI促進健康及更理想的生活。

王教授期望新框架可引領“以人為本AI”設計紀元,賦能設計師發掘更多AI在設計上的可能性及應用場景,應對社會帶來的各項挑戰。

3D頭部掃描技術

理大設計學院副教授張燕博士憑藉2D圖像以至3D頭部掃描技術,開發SIZEFIT方案,冀以經濟高效方法處理3D人體頭部數據,定製合身的穿戴產品,目前專注於兒童專用眼鏡,有關技術也可應用於運動頭盔、面罩、泳鏡等。

理大設計學院 副教授張燕博士。
理大設計學院 副教授張燕博士。

相對於坊間使用昂貴3D頭部掃描器定製3D眼鏡,張博士開發的技術只需要相機或手機擷取頭部圖像,經AI優化轉換成3D頭部模型,已收集了幾千名人士的測量數據,製作了兩個產品原型,適合耳、鼻有缺陷的兒童或一般人士佩戴。

市場上供有缺陷人士佩戴的眼鏡,大多只是改動常規眼鏡,或外觀笨重的專用眼鏡,團隊探索非常規的眼鏡安裝方法,把眼鏡臂固定在頭側或沒有鼻托的眼鏡。此設計亦可供一般用戶同時佩戴專用眼鏡及耳罩式耳機。

她續稱,團隊正開發一部整合3D頭部掃描技術及眼科檢查的輕巧裝置,會先在理大眼科視光學診所試用,預計今年底供眼鏡店使用。視光師為顧客驗眼時可測量頭部數據,把數據傳送至團隊透過3D打印定製成合身的眼鏡。

紡織物觸感數據庫

紡織物的觸感向來難以被量化或記錄,RCA材料科學研究中心總監Sharon Baurley教授研發智能設計系統,核心項目是建立一個具有物料觸感特性,例如重/輕、硬/軟、粗糙/光滑以及冷/暖等的新型織物數據庫,助設計師參考產品手感數據選擇布料原料,把觸感概念帶進設計,也可減少因採購不合適布料所引致的浪費。

RCA材料科學研究中心總監Sharon Baurley教授。
RCA材料科學研究中心總監Sharon Baurley教授。

團隊開發了名為AiLoupe的產品原型,是一個可辨識織物並分類的手機程式,配合國際展覽會等不同活動,邀請不同性別、國藉的人士參與織物影像收集過程,了解不同的用戶行為,協助團隊了解材料的物理特性與觸感之間的關聯,建立觸感數據庫。

該數據庫可連繫RCA具有材料物理和觸感特性的織物數據庫,按設計師所需的質感建議合適的布料,有利於新型布料研發、時裝設計,亦適用於室內設計、汽車和產品等行業,也有助消費者迎合綠色潮流。

紡織物觸感數據庫。
紡織物觸感數據庫。

(科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