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政府下月就最新控煙政策展開諮詢,近期亦加強控煙宣傳攻勢,其中衞生署推出「戒煙月」活動,6月起透過藥房派發戒煙藥物。醫務衞生局上周更透露,考慮全面禁止管有電子煙等另類煙草產品,有政界人士就擔心「趕盡殺絕」,如同將電子煙變成「違禁品」,或有反效果。
另類煙草產品禁令由上屆政府於2018年提出,經歷多次爭拗,相關條例草案在2021年通過,禁止宣傳和銷售電子煙、加熱煙等另類煙草產品,去年正式生效。醫衞局稱法例實施一段時間,市民已處理手上另類煙草產品,亦無法通過合法渠道購買,認為已有一定成效。不過正所謂「殺頭生意有人做」,由於私煙市場問題仍存在,市民仍有其他途徑取得電子煙。
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自由黨邵家輝指,世界各地有不同定義標準,現時政府已禁止另類煙產品入口,到底是否需要進一步連「管有」都禁止,政府固然可自行決定。不過他提醒,此做法一定程度上將另類煙當成「違禁品」,而內地則是全球電子煙最大生產地,認為政府調整政策前,要考慮清楚。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楊永杰說,吸食電子煙者大多是年輕一代,若禁止管有,部分人可能會轉食傳統煙,「食開煙好難叫佢唔食」,相信政府主要目標是減少年輕人進入吸煙市場。醫衞局局長盧寵茂日前指,煙稅仍有增加空間,楊永杰指今年預算案已加煙稅,一包香煙賣70多元,要平衡商販、煙民意見,現階段不宜再加。
陳凱欣:市民或質疑為何不禁傳統煙
另一委員陳凱欣則指,「無煙」原則上肯定是好願景,但修訂政策必須考慮操作問題,尤其電子煙引入香港已一段日子,政府倘一併禁止管有另類煙草產品,邏輯上等同視之為「毒品」,但市民亦可能質疑為何「電子煙全禁,傳統煙不禁」,政府要想清楚說辭。她又指,傳統煙稅有增加空間確是事實,但由於本港吸煙率9.5%已屬偏低,現有煙民相對「資深」,戒煙有困難,宜好好評估效果。
一名政界資深煙民說,從公共衞生角度,政府出發點可以理解,只是他一直覺得吸煙是成年人個人選擇,不應有太多限制,笑言「無煙香港」令他想起梁家傑昔日金句:有得揀,先至係老闆。
聶風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