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本港開展心臟移植服務30年,至今已有超過250名病人獲器官捐贈,但等待合適的心臟移植並非易事。醫管局今日(2日)邀請兩位接受心臟移植的病人分享接受移植及其後護理的經歷。有受贈者形容接受心臟移植後如同重獲新生;亦有受贈者表示社會對器官捐贈顧慮太多,指以「自已係下一個需要器官捐贈的病人」便不會顧忌。

心臟移植病人曾永鏗。盧江球攝
心臟移植病人曾永鏗。盧江球攝
心臟移植病人馬暢初。盧江球攝
心臟移植病人馬暢初。盧江球攝
葛量洪醫院心臟內科病房經理鄭嘉茵。盧江球攝
葛量洪醫院心臟內科病房經理鄭嘉茵。盧江球攝
截至今年3月底,仍有約80位病人等候心臟移植。 iStock示意圖
截至今年3月底,仍有約80位病人等候心臟移植。 iStock示意圖
心臟需由腦幹死亡人士捐贈,導致等候時間更不可控。 iStock示意圖
心臟需由腦幹死亡人士捐贈,導致等候時間更不可控。 iStock示意圖

約25年前已植入心臟除顫器的曾永鏗表示,隨着年紀增長,自己的心臟功能日差,心臟功率曾跌至約一成。日常生活大受影響 ,曾在家中突然暈倒,甚至病重不能獨自站起,只能依靠妻子照顧,形容當時情況如同等死。他指根據規定,當時年紀已超過60歲,只剩下約7個月可以進行換心手術,醫生亦建議使用機械心臟,幸好在約7年多前成功移植心臟。

「人始終要走,貿貿然燒咗有用器官好可惜」

經過手術康復後的曾永鏗,現時擔任香港心臟移植協康會主席,透過活動及分享,為等候換心及已接受手術的病友提供支援。被問及社會上眾多市民取消登記器官捐贈,他認為大眾的顧慮太多,指市民可以「自已係下一個需要器官捐贈的病人」的想法考慮,便不會有此顧忌。他指,「人始終要走,貿貿然燒咗仍有用的器官,十分可惜」,呼籲市民登記器官捐贈。

現為退休人士的馬暢初,約7年前因身體不適求診,被診斷心臟功能只剩約三成,其後被轉介至葛量洪醫院心臟移植轉介中心跟進,經評估後指適合心臟移植。他表示,約3年多前在家中收到醫院來電,指配對到合適心臟,形容當時心情忐忑,因為心臟移植並非小手術,當時自己已57歲,但最終仍決定移植。康復後更思考如何珍惜受贈器官,經常向朋友分享器官捐贈的重要性。

葛量洪醫院心臟內科病房經理鄭嘉恩表示,等候移植的病人眾多,但捐出的心臟少之又少,移植中心需為病人檢查,評估是否適合進行移植手術,以及名冊內有否適合病人的器官,而手術是「爭分奪秒」,手術後亦需持續跟進病人情況,包括其心理及身體健康。在陪伴多名等候換心病人及其家人漫長的移植之路後,她形容自己的工作是「一啲都唔容易」,甚至在半夜三更仍需工作,但幸苦都值得。

被問及印象最深刻的個案,鄭嘉茵表示曾有一個男病人因急性心臟病入院,病情嚴重到需要強心藥及體外儀器輔助,危及生命,而病人更是其妻子的唯一至親,其妻子更向她哭訴,鄭表示可以感受到她的無助及無奈,因此印象特別深刻。幸好病人堅持數月後獲捐贈心臟。

心臟不能活體捐贈  等候時間不可控

鄭嘉茵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仍有約80位病人等候心臟移植,但無法估計所需等候時間,因心臟移植牽涉多項因素,包括血型、匹配者的身高、體重等,加上心臟需由腦幹死亡人士捐贈,導致等候時間更不可控。至於受贈者的次序,她指會根據病人狀況決定,如病人情況已至需入院、使用強心藥,或依賴體外儀器維持生命,會較在家中等候的病人更快。

記者:李健威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