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業出現人手短缺問題,政府擬透過輸入外勞舒緩「人手荒」。會計界的黃俊碩今日 (8日)在立法會大會上提出議員議案,促請政府全方位培養本地專業服務業人才,包括擴大本港各大專院校的專業服務業學系學位比例、鼓勵及引導學生投身專業服務業,以及完善持續進修機制,便利在職人士進修成專業服務人才。
黃俊碩以足球隊作比喻,指球隊要「踢得好」最快的方法是「搵外援」,認為政府在外「搶人才」的方向正確,但他指世界一流球隊更着重的是做好「青訓」工作,認為只要「一路做好培養人才,高質素的青年球員就會源源不絕」,再由高質素的外援球員帶領下,互相良性競爭,才是球隊有否好成績的原因。
黃俊碩表示,專業界別畢業生遠追不上市場上所需的人手。他以會計界考試(QP)參與人數為例,由2018年的1萬7千多人下降兩成至去年的1萬3千多人,導致業界青黃不接。黃俊碩建議擴大本港各大專院校的專業服務業學系學位比例,開辦專業服務學科,並提供資助,以吸引在職人士修讀相關專業進修課程。另外,他認為政府需因應大灣區帶來的機遇,推動學院開辦迎合市場需要的專業服務課程。
建測都園界謝偉銓認為當局除了搶人才,還要想方法「留住」本地人才。他表示,部分年輕專業人士並非離開香港,而是離開他們原來服務的專業,原因包括工時過長,工作量及責任與收入不成比例,缺乏發揮創意及實踐理想的空間等,因此寧願另覓一份收入雖較低,但自由度及發揮空間更高的工作。謝偉銓建議政府改革採購招標制度「價低者得」的比重,更要着重「創意」和「創新」,使中小企與專業人士能得到合理的回報,亦應精簡相關法規程序,讓專業人士不必花大量時間去「填表格」、「跑部門」、處理「過多且不必要」的行政程序。
民建聯李慧琼對勞福局沒有派員出席會議感到可惜,指教育與人才發展「密不可分」。她指雖然教育局做了很多工作,但單靠教育局未足夠引領年輕人走向缺崗位的行業,引致「人才錯配」的問題。她坦言增加學士學位會有滯後及時間差問題,認為需「兩條腿走路」,例如增加彈性較大的副學位、職訓、及自資等課程, 亦建議加快推動大灣區專業資歷互認,擴大青年人發展機遇。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回應議員議案時表示,當局對人才培育非常重視,在上一個3年期對教資會經常撥款達632億元。對於議案提出全方位培養本地專業人才,她認為這正是教資會的3年期規劃目的之一。她表示,政府與教資會將確保大學因應社會人才需求,更靈活適時去更新人力資源推算,並鼓勵大學持續因應需求對課程規劃作調整。
記者:陳俊豪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