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早前的報告指出,今年來襲的新一輪厄爾尼諾現象 (El Niño Effect)已經發生,全球部分地區將在今年下半年迎來暴雨、乾旱等極端天氣。而《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或在其後5年間,可在全球造成3.4萬億美元(約26.7萬億港元)的經濟損失。
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總署(NOAA)科學家8日表示,經過數個月觀測,由於今年東太平洋海水溫度異常偏暖,判斷厄爾尼諾現象已經發生。科學家預測,今年下半年,全球將頻繁出現極端天氣,當中包括太平洋島嶼的熱帶氣旋、南美洲的強降雨以及澳洲和亞洲部分地區的乾旱。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總署報告指出,全球經歷3年的拉尼娜氣候模式後,已經正式轉為厄爾尼諾氣候模式。該諮詢報告稱:「5月,隨着赤道太平洋的海面溫度高於平均水平,出現了弱厄爾尼諾現象。」
地球上一次出現厄爾尼諾現象是2014至2016年,2016年更加是全球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受氣候暖化影響,科學家預測2024年全球氣溫或再創新高。 厄爾尼諾現象是一種自然氣候模式,與熱帶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海洋表面溫度變暖有關,平均每2至7年發生一次,通常持續9至12個月,此期間西太平洋的氣壓較高、東太平洋的氣壓較低。
上個月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可能在此後五年間使全球經濟損失高達3.4萬億美元(約26.7萬億港元)。而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家Kaimar Mohaddes指出,3.4萬億美元,幾乎相當於2007年至2008年金融海嘯的經濟損失。此前,許多相關的經濟損失評估,皆未有把災後數年的累計損失計算在內。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