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人們表達思想、交流感情,以至學習不同學科、打開知識大門的工具。其實,語文也是思想、文化的載體,《詩大序》云:「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學校里的課程文件強調中國語文教育須兼顧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傳統儒家強調人的價值,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易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一詞,針對天文而言,包羅文化萬象,以人為本,教化天下。

語文教學更要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提供全方位語文學習環境,以豐富多采的作品讓學生獲得綜合而多元化的學習經歷。以文化學習為例,若不能引發學生對文化學習的興趣,不論教師如何努力,學生如何生硬記誦某些資料,也難以喚起他們對文化的感情,更遑論深入「反思」、「認同」。

如何邀請學生參與,作學習的主人,是中文課的成功關鍵,也是中文教師的挑戰。「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教學方法多元,以下教學歷程謹供各位參考。


電子自學設計活動

這里介紹一個研習「人文性」語文教學範疇(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思維及語文自學)的師訓科目。教師教授科目主要內容後,設計了一個以文化教學為題的電子學習活動。學員2人一組,合作設計一個約2分鐘的教學短片,以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引發學習興趣為目標,教學對象不限。活動進行後,教師以問卷調查蒐集學員對有關學習方式的看法、他們在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等。

這班學員自行組成15個2人小組。學員的電子學習設計課題多元化,其中5組以「節日」為題,其次是「禮儀」(3組),關於「人性」、「生兒育女」、「孝道」、「筷子」、「象棋」、「象形文字」、「詩歌」等各有1組。

學員的電子學習設計利用了不同的表達形式,最多用「對話」方式(8組)、其次是「話劇」(5組)、「提問」(4組)(個別小組學習設計兼用不同表達形式)。12份設計在短片結束前加插「思考題」,引發觀眾思考,或作學習延伸。

活動後的問卷調查發現,93.55%學員認同「電子自學設計」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80.65%學員相信「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受訪學員在設計「電子自學設計」過程中都曾遇困難:58.84%「不懂製作短片」、41.94%「時間緊逼」等。不過,學員都能以不同解決方法應對:64.52%「在網上找尋資源」、61.29%「聯絡同儕尋求協助」。當問及︰「電子學習設計較傳統面授教學更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果?」64.52%學員「非常同意」或「同意」;表示「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的也有35.48%。

問卷邀請學員以一個詞語形容這次參與「電子自學設計」活動,16人提出「有趣」、「十分有趣」,理由包括「從來未試過做,做學生時也沒做過這樣的網上練習」、「第一次拍片來教學」、「非一般的學習模式」、「形式新奇」、「準備和構思的過程及拍攝成品使我有滿足感」、「自己設計,嘗試剪片」、「製作短片過程很有趣」、「設計對白部分有趣」、「啟發以輕鬆形式教導同學中華文化」、「能配合電子教學,使語文學習更生動」。


權衡面授電子教學

在這次電子學習活動中,不少設計成品能善用電子學習平台互動性、即時性、圖像性等優勢,又能加上思考題目與觀眾作互動。學員的實作表現,反映他們能在文化教學兼用電子學習。

學員的真實經驗,見證了電子課堂誕生的趣味與辛酸。這親身經歷刺激學員思考電子學習跟傳統面授學習的異同,令他們對將來會否在教學職場選擇電子課堂作出權衡。

這類探究式學習帶給學員的,除了更多自主空間,更可在動態、真實情境「生生不息」的運用所學,建構知識、促進自主學習及生生交流。


文: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文教育榮譽學士課程主任及中國語言學系副系主任何志恆博士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6月21日教育版專欄「大學之道」。


延伸閱讀:

葉倬瑋 - 地方感何處尋|數碼.人文

數碼‧人文|The Digital Paper-Knife數碼化的裁紙刀

數碼‧人文|從資訊科技到數碼人文

數碼人文|電子遊戲對三國文學經典的解構與重構

數碼人文|「在地讀寫」:全港首個地景寫作互動應用程式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