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東江水是香港重要的水源,自1965年以來源源不斷供港,現時為本地提供七、八成用水需求。部份東江水輸水管鋪設已超過40年,一些水管日久老化,一旦發生爆喉,或會對鄰近設施及東江水供水系統產生不利影響。有鑑於此,水務署自2020年9月啟動上水及粉嶺東江水輸水管改善工程,目前已經大致完工。
 
翻查資料,輸往香港的東江水從位於東莞市的太園泵站抽取,經專用輸水管道運至深圳水庫,再輸往香港木湖原水抽水站,之後會透過西部路線,中央路線及東部路線3條主要供水管道系統,輸送原水至部份濾水設施作直接處理。

工程超過28個月

 水務署展開28個月的東江水輸水管P4改善工程已大致完成。 何健勇攝
水務署展開28個月的東江水輸水管P4改善工程已大致完成。 何健勇攝
水務署工程師杜穎雯講述位處上水及粉嶺的東江水輸水管P4改善工程。何健勇攝 
水務署工程師杜穎雯講述位處上水及粉嶺的東江水輸水管P4改善工程。何健勇攝 
水務署工程師杜穎雯講述位處上水及粉嶺的東江水輸水管P4改善工程。何健勇攝 
水務署工程師杜穎雯講述位處上水及粉嶺的東江水輸水管P4改善工程。何健勇攝 
 水務署展開28個月的東江水輸水管P4改善工程已大致完成。 何健勇攝
水務署展開28個月的東江水輸水管P4改善工程已大致完成。 何健勇攝
 水務署展開28個月的東江水輸水管P4改善工程已大致完成。 何健勇攝
水務署展開28個月的東江水輸水管P4改善工程已大致完成。 何健勇攝

而今次進行的東江水輸水管P4改善工程,正是處於中央路線上,需翻新長約5公里的輸水管,位置大致為上水文錦渡至大埔九龍坑,工程超過28個月,將原有玻璃纖維強化塑膠管全部更換成新型的軟鋼管或聚乙烯喉管。

水務署指,如果P4損壞不能使用,水務署便要用額外電力開泵,將水調配至其他水管輸送才可達至同樣的輸送量,這些開泵的額外電力,每年花費超過千萬元,故工程完成後,將每年節省電力開支逾1400萬元,減少碳排放量達8000公噸。

因工程鄰近繁忙的港鐵上水站和粉嶺公路,附近亦有多項基礎設施,故不能採用傳統開坑方式施工,過程面臨巨大技術挑戰。在綜合分析及調研下,團隊決定採用「無坑敷管」、「內套管喉」等方法進行工程。
 
實施無坑敷管時,團隊應用精準評估水管走向的建築資訊模擬技術,無需大面積挖掘地面,利用鑽挖機在地下挖掘隧道敷設軟鋼管,亦成功避免撞到地下各種設施。而內套喉管更在香港工程界罕見,團隊透過嚴謹工序,在舊有水管中套入聚乙烯喉管,盡量將工程對地表的影響減到最低。

水務署工程師杜穎雯表示,施工期正值疫情肆虐,加上香港「封關」,為工程帶來嚴峻挑戰。她說,工程物料來自內地、德國及馬來西亞等地,由於疫情影響關口管制,原本船運方式需改為空運,增加運輸難度;另外還因不少工友染疫,致人手不足,需延長每日工時追趕進度,惟最終克服各種困難如期完工。
 
記者:陳炯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