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志:自然•建置與地區概況 人口》新書今(20日)舉行書展專題講座,兩名講者均參與在書本資料整理和收集,包括香港歷史學家蕭國健和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鄭宏泰,其中一名編輯委員會成員,港大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在活動上提到《香港志》的誕生,他指整套《香港志》有60多卷,內容包含經濟、法治、教育、文化等,共有500多個專家學者參與,預料到2027年才能夠完成60多卷的編輯工作。
活動上蕭國健先以《200年香港建置沿革探源》為題進行分享,他一開始便指香港在2000多年前便已經存在,只是當時香港有土地但沒有名稱,惟香港不少地區和歷史息息相關,蕭提及到唐朝時海上絲網之路興盛,外國商船在進入航路起點廣州時,都需要停泊在屯門休整,而離開時亦需停泊屯門,等候季風。而到南漠時期,南方的採珠業興盛,當時香港附近海門鎮設媚川都,專門負資採珠,而元朝時,香港地區被視為重要的珍珠產地。《元史》〈食貨志. 歲課〉亦指:「珠⋯⋯在廣州者,採於大步海。」大步海即今日大埔吐露港。
鄭宏泰指香港一直是一個移民城市
活動上除了分享香港在2000多年的變遷外,鄭宏泰亦以《從人口變遷看香港發展》為題,從古至今,分析香港的人口結構變遷。活動上他提到從考古遺跡中可以看到,先人大多居住在平地地區,即現在屯門、元朗一帶,以及居住在沿海地區。分享的另一重點是有關於移民,鄭宏泰指香港一直都是一個移民城市,他提到香港人口其中兩個特點是人口大起大落,以及人口流動十分頻繁。他指香港由1927年起人口突破百萬人開始,1931年至2011年每年人口增加一百萬,期間有不少香港往來內地以及海外的人口流動,他強調「香港有移民潮唔係大新聞」,因為香港一直都是移民城市,如果有一天香港連移民的流動自由都沒有才是新聞。
實習記者:許兆峰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