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生多宗石屎剝落事件,更傷及途人,舊樓維修問題再次成為焦點。政府早年推出強制驗樓及「樓宇更新大行動」,惟成效未見顯著,加上圍標問題長年難解決,工程質素欠缺保證。
樓宇維修費用龐大,惹來各方勢力垂涎,個別工程公司更趁大廈老化,深入住宅屋苑透過各種手段控制法團和物管公司,再利用居民對維修事務的不熟悉及怕麻煩心態,令「友好公司」中標,向小業主索取高額維修費。
不過業主付款後不代表天下太平,例如2013年爆出2.6億元圍標案的翠湖花園,業主被要求每戶支付20萬元,引起譁然。其後有居民反映,部分設施翻新啟用後不久,漏水情況即重現。立法會議員江玉歡近日指,即使經過驗樓與重建,亦不代表樓宇安全,工程質量也是問題,並以土瓜灣十三街為例,部分樓宇已做完樓宇更新大行動,但「錢花了,樓仍爛」,要求政府正視。
江玉歡向筆者指,新加坡法例要求樓宇進行「定期外牆檢查」和「定期結構檢查」,年期因應建築物性質各異,明確規定檢查和整修範圍,當局亦有專門指引,圖文並茂指明要驗哪部分,「香港也有指引說要驗甚麼,但一來執行監管不夠到位,二來百多頁文件太複雜,只有專業人士才看得懂。」她認為政府要嚴控維修工程費用及培訓足夠人手,並通過細化管理、人性化說明,方可有效監察工程成效,減低天價維修機會。
建測規園界議員謝偉銓認為,圍標問題當局已處理一段時間,市建局的「招標妥」系統可為業主提供不少有用資訊;若圍標行為涉及集團式,例如法團及物管公司,確實較難處理,相信近日正式執行的物管發牌制度,可以防止個別物管公司的不良行為。他強調,樓宇維修責任始終在業主身上,政府充其量是提供資助、指引等,建議政府增加對業主和物管公司的教育,讓他們充分認識樓宇維修的注意事項,同時廉署要加強執法。
有地產界人士表示,收購舊樓重建對發展商一向吸引力不大,因收購成本高、資金回籠慢,地盤發展亦有限制,至2046年香港多達32萬個樓齡70年或以上單位,單靠市建局根本不可能應付,加上樓市前景不明朗,發展商對收購舊樓亦趨向謹慎,要借助市場力量亦不容易。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