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技術急速發展,教育科技應用更見普及。中文大學舉行創新及創業日,展示師生及校友的科技發明,有準教師開發本地首個AI中文作文批改軟件,按文憑試中文科評分準則,自動批改學生作文及生成範文,已有逾10間學校試用。參與研發的準教師梁詠荍指,AI協助學生針對性改善寫作技巧,「不是得個分就算。」
記者:盧嘉潁
中大中文教育系四年級生梁詠荍,夥拍音樂系碩士生鄭樂之及兩名友人,年初着手開發本港首個,以AI批改中文科作文的教育科技軟件「巫筆」,教師掃描學生文章後,軟件會自動批改,按內容、表達、結構、錯別字等文憑試評分準則,生成分數及近千字評語;亦可按寫作主題、學習目標及學生年級,自動生成範文,提升教學成效。
按DSE評分準則批改
梁詠荍指,不少在職教師反映批改作文耗時,整個學年平均為每名學生批改8篇作文,一班30人的班級動輒逾200篇文章,工作量驚人,「有些老師很忙,只會寫一句評語,甚至寫下『已閱』了事」,學生無法針對性改善寫作技巧。鄭樂之表示,有校長要求教師向學生提供詳盡的評語,增加他們的工作壓力,影響教學質素,「如果教師花很多時間『微批』每篇文章,提供高質素的評語,他們便會很辛苦」,AI讓教師騰出改簿時間備課和休息,有利教學相長。
軟件嵌入ChatGPT等AI工具,利用大語言模型學習,提升生成內容的準確度,現時軟件已深度學習逾千篇文章,包括考試及評核局上載的文憑試考生作文、夥伴學校提供的課業等。逾10間學校及補習社免費試用,合共約170名使用者,團隊冀完成測試,半年後正式推出市場,定價介乎約5萬至8萬元。
考評局每年會在文憑試結束後,出版各科《試題專輯》,中文科載有試卷主席撰寫的評語,解釋評核準則、作答注意事項和分析考生表現,提出改善建議。
助學生改善寫作技巧
作為準教師的梁詠荍認為,羅列詳細的評語,是促進學生學習的評估模式,「學生作完文不是得個分就算,通過仔細的評語知道往後要怎樣進步」,AI省略人手編制時間,學生備戰文憑試時,亦能參考評語改善寫作技巧,有助爭取佳績。
鄭樂之亦認同,AI便利教師的教學工作,「有了AI的存在,教師的教學質素提高,令全港學生水平跟着提高。」他強調不論學生的能力、家境為何,皆有權利獲得學習資源提升成效。
初創團隊將於周四起,一連三天參與中大舉行的創新及創業日,示範操作和分享研究成果;同場約有40多隊由師生與校友組成的初創隊伍參展,展示其創新與科技發明。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