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政府曾計劃在沙嶺興建「超級殯葬城」,惟因觸及大灣區規劃、深圳居民反對而擱置,當中涉及20萬個骨灰龕位,一直懸而未決。隨着北部都會區推動,在「鄰居」門前擺放厭惡設施,恐怕已是不可能。

沙嶺原定興建的「超級殯葬城」,距離深圳羅湖區商業區只有數百米距離。網上圖片
沙嶺原定興建的「超級殯葬城」,距離深圳羅湖區商業區只有數百米距離。網上圖片

政府:小心審視原計劃

為解決龕位需求殷切問題,政府於2010年公布在18區物色可供發展骨灰安置所的用地,其後推動沙嶺殯葬城計劃,原預計於2022年落成,提供殯葬「一條龍」服務,設置逾20萬個骨灰龕位、焚化爐、殯儀館等。項目平整工程於2017年獲財委會撥款。

及至2021年初,有內地網民批評在毗鄰深圳位置建殯葬城,無視居民感受,民建聯議員陳克勤更在特首答問會上,公開批評把大型殯葬設施置在大灣區規劃中心地帶是失誤。同年10月《施政報告》,時任特首林鄭月娥提出北都規劃,宣布沙嶺只會保留靈灰安置所,不興建殯儀館及火葬場,惟骨灰龕場何時興建,一直未有下文。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9月初出席地區活動時,有居民要求把紅磡的殯儀館搬到沙嶺,當時甯漢豪一口拒絕,並指殯葬業與北都發展先進產業的理念不匹配,政府前年已經擱置殯葬城計劃,更「爆響口」指餘下的骨灰龕項目是否保留也要再考慮,與政府前年說法明顯有別。

有建制中人認為,甯漢豪的言論意味在北都設立20萬個龕位,很大機會已「壽終正寢」,必定會縮細規模甚至擱置。有議員就建議在現有的屯門曾咀、和合石靈灰安置所上,再增加龕位應付需求。

陳克勤向筆者表示,政府近兩年沒再就沙嶺發展明確表態,據他了解該處用地仍在做平整工程,未有具體建築,因此「轉身」空間仍在,而建骨灰龕場確實與北都發展定位不協調。他認為可在沙嶺發展國際學校、大學分校等設施,與北都創科發展方有協同效應。至於20萬個龕位,他認為在現有龕場擴容,技術難度不大。

新界北議員劉國勳透露,政府明年初會就新界北新市鎮規劃提出初步方案,當中包括羅湖南及文錦渡,而沙嶺正好位於該處,是重新檢視沙嶺發展方向的好機會。選委界議員陳凱欣則指,當初計劃興建殯葬城是因為公眾龕位嚴重不足,該處是少數對居民影響較低的選址,但明白十年後北部規劃有變,若有改動應盡快交代替代方案,又指擴建龕場要考慮交通問題。

環境局回覆指,原計劃興建20萬個骨灰龕位的骨灰安置所,政府會小心審視,包括研究在北都計劃下,有關土地是否有更合適的發展用途,充分考慮各方意見後才作決定。

聶風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