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十年,外資一直將中國視為「掘金天堂」,但面對中美角力、疫情防控、中國經濟放緩等挑戰,外商對華態度變得前所未有地審慎。歐美企業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持續低迷,同時擔憂來自本國政治力量的施壓,但他們無法同中國的龐大市場「脫鈎」,顯得左右為難。中國日本商會對本報表示,中國對許多日企來說仍然非常重要,調查顯示逾9成日企將保持或擴大中國業務,僅6%考慮收縮。
▍記者王爭鳴報道 ▍
過去3年,在華外商的最大願望就是放寬防疫措施,歐美商會曾發信呼籲內地放棄「動態清零」政策。這個願望在今年1月終於實現,但這些外商並沒有樂觀起來。一是中美關係持續惡化,遏華已成美國政界共識,美企在華投資受到美國國會的諸多掣肘。二是中國經濟復甦緩慢,青年失業率創新高及房地產危機,加大外資的憂慮。
相關新聞:
疫後中國│上海台商:撤離大陸僅少數
美企樂觀態度24年新低點
上海美國商會9月19日發布對325間美企的調查報告。對未來5年業務持樂觀態度的美國企業比例較去年下降3個百分點至52%,達到24年來新低點。地緣政治、中美關係和中國經濟不佳是他們的主要擔憂。與2019年中美貿易戰期間相比,有更多公司表示,目前的情況「更糟」。
中方強調國家安全,修訂《反間諜法》,國家安全部門對美思明智(Mintz Group)等3間外資諮詢公司突擊搜查,帶走部分員工和一些外籍僱員,亦引起外資的擔憂。1/3的美商受訪者表示,在過去一年中,中國針對外企的政策法規有所惡化。
三分二歐企憂監管阻礙商機
同一天,中國歐盟商會發表了《歐洲企業在華立場文件》,稱近2/3的在華歐企發現,中國日益複雜的監管阻礙了商業機會,還對中國強調自力更生表示擔憂,認為「這使得歐洲公司更難進入中國市場」。不過報告同時表示,儘管處境困難,中國對外企來說仍相當吸引。許多受訪公司稱,若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緩解、中國政府政策變得更友好的話,他們準備增加在華的投資。
雖然對前景表達疑慮,但撤離中國並非這些外企的選項。代表8300多間在華日企的中國日本商會6月發表白皮書報告。調查顯示,將擴大或保持在華業務的受訪日企高達93.7%。其中希望「擴大業務」為32.4%,「維持現狀」的60.3%,僅6%考慮收縮。
中國日本商會上周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很高興地獲悉,儘管疫情期間面臨各種挑戰,90%以上的日本企業仍將維持或擴大在華業務,「我們知道中國對許多日本企業來說仍然非常重要。」商會又說,相信中國會繼續改革開放的基本立場,並非常歡迎國務院8月發布的吸引外資24條政策措施,「我們希望中國政府繼續維護和改善營商環境。」
中國英國商會副會長托倫斯8月29日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並不認同中國經濟陷入嚴重系統性問題的說法,中國經濟表現並不像外界所說的那麼糟糕,消費正在回升。
星巴克目前在華運營着6500多間門店,每9個小時新開一間。星巴克認為目前中國每年人均咖啡消費量約為12杯,遠不及日本及美國的200杯及380杯,未來將會加大在華投資,目標到2025年在中國的分店數量增加至9000間。
星巴克加大投資 2025年目標9000間
一些港商亦對內地消費市場審慎樂觀。黃先生是本港一間大型餐飲集團主席,在上海已開設幾間高級餐廳,最近,南京一個新商場向其招手,並提供租金優惠,希望能投資兩間餐廳,他到當地考察後,最終決定暫時先開設一間餐廳。他告訴本報,「南京畢竟是大城市,消費能力應該還可以。內地充滿挑戰,也不能一味看淡,但還是要審慎點,新店定位會低過上海。」
為挽回外資的信心,最近數月,中國政府頻繁出招,高規格接見了微軟創辦人蓋茲、蘋果公司CEO庫克等大批外企巨頭;出台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措施;商務部罕見召開座談會介紹新版《反間諜法》,為外商釋疑。
對於近年有些產業轉移到東南亞,亞洲影響力創新資本創始人劉揚聲對本報表示,轉移到東南亞主要不是歐美公司,而是中國國內企業,例如手機殼轉到馬來西亞造,「這仍是中國的供應鏈,只是延伸出去了」。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