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迎來10周年,第3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17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一帶一路」在促進發展中國家基礎建設上發揮顯著作用,打破了各國對西方現代化的迷信。但受新冠疫情與經濟下行影響,這一「世紀工程」未來走向成為外界焦點。北京學者對《星島》表示,過去10年「一帶一路」碩果累累,相信未來將轉走「小而美」的低成本路綫,減少大型基建,增加在清潔能源、數碼經濟、民生服務等領域的投入。
駐京記者楊浚源
本屆論壇主題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實現共同發展繁榮」,有來自13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確認與會。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俄羅斯總統普京、越南國家主席武文賞、柬埔寨首相洪馬內等政要預計將出席。
相關新聞:
一帶一路10周年|央企成主力軍 打造「明星工程」
一帶一路10周年|中國國際話語權躍升 「帶路」成全球經濟倍增器
一帶一路10周年|意大利有意「退群」 葡萄牙深度參與獲貿易豐利
2013年,習近平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旨在加強區域互聯互通,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同年,「一帶一路」被確立為國家戰略。2016年,由中國倡議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得以提供基建項目穩定資金。
過去10年間,「一帶一路」在促進發展中國家基礎建設上發揮了顯著作用,老撾從「陸鎖國」變成「陸聯國」,印尼邁入高鐵時代,東非擁有了一條跨國電氣化鐵路亞吉鐵路……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向《星島》分析,「一帶一路」倡議影響下,世界不再以「以強者為中心」,而成為互聯互通的整體。過去,世界各國認為現代化只有一條道路,就是西方的道路,對西方現代化理論深信不疑。現在,「一帶一路」倡議取得成功,使各國意識到應該走符合自身國情條件的發展道路,提出有自己特色的發展倡議。
主動以「帶路」突圍大國博弈
王義桅指出,「一帶一路」是2010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首超美國後自信與自覺的國際擔當,是應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全球化衰微下出的「先手棋」,也是對中美大國博弈的主動突圍,是成功實施的戰略轉型。
國務院近日發布「一帶一路」白皮書稱,截至6月底,中國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一大批標誌性項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
王義桅認為,3年疫情令中國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國家深受其害,中國外匯儲備不如以前充裕,如今不可能為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對外再進行大筆投資,因此將減少投入立足長遠發展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而要強調「小而美」。
可再生能源成新推動點
他舉例,比如斯里蘭卡本來債務就很高,需要創造就業,改善民生,「像菌草(用於栽培食藥用菌的草本植物,可用於生態治理)技術這樣的『小而美』項目,現在特別受到推崇。
美國之音報道亦稱,「一帶一路」正在轉向新重點,包括小型項目和可再生能源。「我們不再有這些耗資數百萬美元的大規模基礎設施項目了,而是較小的項目,」澳洲格里菲斯大學亞洲研究所所長克里斯托夫·內多皮爾表示,這些「小而美」項目包括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廠,製造電動汽車零件和電池的工廠,以及電動汽車所需的鋰和其他礦物的礦山。
「一帶一路」核心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王輝耀對《星島》表示,「一帶一路」除了「大」的概念,其實還有數碼經濟、服務業以及民生領域等「小」的概念,「門檻沒有那麼高,這些給中小民企帶來機會。」
他亦相信,「一帶一路」將有愈來愈多的新概念提出來,繼之前推出的「綠色一帶一路」、「數碼一帶一路」,接下來或觸及高科技、減碳、旅遊、留學等領域。
「一帶一路」十年成績(2013-2022年)
中國與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19.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6.4%
雙向投資:累計超過3800億美元,其中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超過2400億美元
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2萬億美元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