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今日(18日)首日復會,《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走塑」條例)恢復二讀,條例草案規管聲稱「可分解」的塑膠產品,禁止製造、銷售或分發。草案委員會主席盧偉國認為市民普遍認同「源頭減廢」的重要性;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則稱「困難係可以克服嘅」,期望政府平衡環保立法及對市民生活的影響。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如草案在今日通過,計劃第一階段在六個月內實行,即2024年4月22日實行,即世界地球日開始實施。
《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三讀及由政府提出的修正案,於今日下午在不記名情況下,獲過半數在場議員贊成通過。
盧偉國 : 政府已委聘香港品質保證局設立網上綠色餐具平台
盧偉國指,委員會關注某塑膠產品在拋棄前是否可使用多於一次,其使用定義是否客觀及可執行,因該定義沒有量化準則,產品使用的次數在於使用者的習慣及環保觀念。他又指,議員關注可降解的餐具是否可豁免,政府則表示市面上各種聲稱可降解餐具聲,包括生物降解或堆肥解解,如含有化學改性的化學聚合物,即使是使用天然材料但仍屬於法例對塑膠定義,而政府提出的修正案,釐清定義塑膠及塑膠製;修正草案亦更改禁止售賣及免費派發即棄手套,至禁止免費派發即棄手套。
盧偉國續指,政府建設循環經濟及可持續綠色生活環境,而設立兩個目標,中期目標為設立都市固體廢物的人均棄置逐步減少至40至45%,而長期目標則為發展足夠轉廢為能設施。他指,社會普遍認同「源頭減廢」的重要性,而條例草案主旨亦是從源頭減少使用塑膠產品。他認為當局落實措施時,需妥善執行,充分考慮相關即棄塑膠產品的消耗量及廢物產生量,以及非塑膠或可重用替代品的普及程度及可負擔程度。他指當局需要協助業界了解相關條文,亦要加多宣傳及市民教育,鼓勵市民改變使用習慣,以取得平衡。盧偉國表示據他了解,政府已委聘香港品質保證局設立網上綠色餐具平台,發放非塑膠即棄餐具替代品的資訊,下階段亦會增設可重用餐具的資訊。
田北辰︰「困難係可以克服嘅」
田北辰表示,環保立法及政策最困難是定會影響市民生活,形容能否調和兩者矛盾成為「力挽狂瀾」的關鍵。他以早前推出的「膠袋稅」為例,指本以為會對市民日常生活有大影響,但指經教育後「困難係可以克服嘅」,未來將實施的固體廢物徵費及今日投票《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希望可達至平衡。他認為政府工作「唔喺最後拉票通過咁簡單」,真正的工作由現時開始,包括如何向市民解釋、替代方案、支援業界等。他續指英國近期推出類似法案,希望當局關注其他國家,可以「繞少啲路」。
管浩鳴︰買外賣個盒已經爛左 熱湯倒瀉曬出嚟
選委界議員管浩鳴指立法影響深遠,即使本身意願良好,當局亦應顧及實際需要及「唔係太擾民」的大前提下作出平衡,否則容易「弄巧反拙」。他指草案涵蓋範圍多,最具爭議的是塑膠用品,包括外賣用具等,形容影響程度「前所未有」,對市民及業界是否已做好準備、過渡期能否讓持份者適應有所保留。他以自己為例,曾經購買含熱湯的外賣時,店家以新型的紙外賣盒盛裝,但回到家時「外賣盒已經爛左,熱湯倒瀉曬出嚟。」
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則表示,政府提出該項草案因塑膠對生態影響大,微塑膠更會積聚在人體內,因此十分贊成通過該項草案,又認為政府實施禁用塑膠餐具,為何不一同禁止微膠珠。他提及自己有一份由李慧琼議員贈送的可重用多次餐具,但一直沒有機會使用,因外賣的標準流程為會將餐具及外賣一同放入膠袋,當他購買外賣時,和店員要求不需要餐具,只會導致「外賣姐姐黑面,而後面排隊嘅顧客都掘住我」認為飲食業界亦需檢視包裝的標準流程,無需將餐具一同放入,待顧客有需要再給予餐具。
記者:李健威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