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連發生多宗學生輕生悲劇,足證兒童所承受的壓力不容忽視。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聯同香港救助兒童會日前合辦幸福校園研討會「幸福教育.教育幸福」,邀請教育界、社福界的專家一同探討幸福校園的建構,並提出六大建議。
六大建議包括:給予孩子幸福思維、孩子要「被看見」、校長幸福思維的領導、老師幸福感的裝備、家長身心健康的提升,以及社會資源的引進。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總幹事吳健文指出,要實踐幸福教育,第一步就是給予孩子幸福的思維,在生活中慢慢累積微小而確切的小確幸。他指,除了硬實力(學習能力)及軟實力(共通能力)外,現今學生也需具有暖實力(幸福思維),懂得在錯綜複雜的環境裏,仍保持着一顆安穩、沉着的心去面對。
兒童參與權是《兒童權利公約》中兒童所享的基本人權之重要一環。學校不但是一個教育平台,也是兒童成長的關鍵地方,所以孩子必須要「被看見」,學校應多聽其聲音,讓他們參與其中。
作為推動學校發展的關鍵人物,校長必須具備幸福思維的想法,讓辨學團體分析建立幸福管理文化的重要性,亦要明白同行者,即老師、學生、家長等的需要,提升他們在校內的參與度。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