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儒釋道三家思想
《菜根譚》為洪應明所著,成書於明代萬曆年間,是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現存《菜根譚》一書,主要有兩大系統,一是分為前集、後集兩類的明代刻本,二是分為修省、應酬、評議、閒適、概論5類的清代刻本;而兩個系統各有不同版本,篇數又略有不同,前者約360條,後者約380條,甚或有400餘條者,不可一概而論。
書名「菜根譚」者,「譚」通「談」,即言論、說法。至於為何以「菜根」命名,眾說紛紜,惟無論作何解釋,大抵皆以「咬菜根」為喻,強調做人應順乎本性、堅定志向、安貧樂道①。全書融合儒家中庸、釋家出世②、道家無為等思想,並結合作者自身經驗,以及由先哲格言、佛家禪語、古籍名句、民間諺語演化而來的短句,道出人生處世的智慧,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高尚品德與善良心性
《菜根譚》既以「菜根」比喻人生處世之道,而人生最重要的「根基」又是甚麼?
明刻本《菜根譚.前集》第157條、清刻本《菜根譚.概論》載曰:「德者,事業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棟宇堅久者;心者,後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葉榮茂者。」大意謂:高尚的品德是一個人建立事業的基礎,這就如同建屋那樣,從來沒有地基不穩而房屋牢固的;善良的心性是一個人孕育後代的根本,這就如同種樹那樣,從來沒有根系不植而枝葉茂盛的。
中國文化至為重視修心立德,儒家強調正心誠意,道家提倡虛心寡欲,佛家主張明心見性,大旨無別。因此,《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提出人生「三不朽」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禮記.大學》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③為本。」其理類同。
這種人生道理,放諸四海皆通,除了中國典籍外,當然也可在國外文獻中得到啟發。例如英國18世紀的著名童話《三隻小豬》,故事謂森林裏有3隻小豬,一隻隨便築了草屋,另一隻蓋了木屋,第三隻則用心建了磚屋;結果,前兩間房屋都被野狼輕易摧毀,只有堅固的磚屋成功抵禦野狼,救回3隻小豬的命。由此可知,根基不穩,隨時害命,建屋如是,做人亦然,務須用心。
《菜根譚》謂「德者,事業之基」、「心者,後裔之根」,正明確說明人生最重要的根本,就是要修心立德。今人如不明白此一精神,便領略不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認識字詞】
- 安貧樂道:安於貧困的處境,以信守道義為樂。
- 出世:在中國哲學思想範疇,「出世」指淡泊名利,超出塵俗。相對而言,其反義詞是「入世」,指置身於俗世之中,尤指對功名成就等事物的追求。
- 脩身:脩,通「修」。脩身,即「修身」。意思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及修養。
【小練習】
1. 《菜根譚》書名的「譚」字,是甚麼意思?
- A. 《菜根譚》的作者姓譚
- B. 《菜根譚》在一個叫「菜根潭」的地方成書
- C. 「譚」即是「談」,指言論
2.《菜根譚》以「咬菜根」為喻,菜根是喻體,本體是_____。
3. 文中指種樹「根系不植」,枝葉也不會茂盛;以此類比,建屋的甚麼問題會令到房屋不牢固?試從文中找出一個四字詞回答。
4. 「三不朽」的「立德」、「立功」、「立言」,怎樣對應《菜根譚》所言的「事業之基」和「後裔之根」?
【參考答案】
- C
- 做人處事的基本準則
- 地基不穩
- 「立德」、「立功」是以個人修身的方向,建立個人的事業根基;「立言」是以言論、說法影響他人,達教化的效果,所以能孕育後代,謂之「後裔之根」。
文:謝向榮教授、星島中學學生報《S-FILE》編輯部,本文摘自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啖啖菜根譚》,由香港能仁專上學院文學院院長謝向榮教授、鍾傑良主持,可到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重溫;圖:網上圖片
訂閱《星島校園報》連環送學習天書及網上練習,立即瀏覽了解詳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