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快餐品牌一度風靡內地,其中快餐巨頭麥當勞近日更向凱雷集團收購麥當勞中港業務股權,令持股比例增至48%,更有傳凱雷在6年間回報率高達6.7倍。現時内地已成麥當勞全球的第二大市場,餐廳數量超過5,500間。
不過,麥當勞在內地快速發展的同時,肯德基、必勝客及賽百味(SUBWAY)等發展卻明顯出現頹勢,並不斷傳出利潤下滑、股價大跌及關店等消息。不少內地網友戲稱這些快餐品牌已進入「中年危機」,亦有指好幾年都沒有吃過肯德基了,以及抱怨現時漢堡又小又貴,「08年時一個漢堡吃飽,現在3個也吃不飽」。究其原因,分析指這些快餐品牌逐漸低迷是與消費者食品消費理念變更,以及中式快餐品牌帶來的競爭壓力有關,
季度增長下滑 死忠也在批評
翻查資料顯示,內地早於1987年開了第一家肯德基,隨後必勝客則於上世紀90年代引入內地,雙雙備受消費者喜愛。不過,以這兩個品牌為收入主力的百勝中國(9987),雖然今年第三季收入及凈利潤分別增長9%和18%,但較上半年有明顯下滑,公佈業績後的股價更一度大跌13%。
同時,肯德基和必勝客第三季客人每單價格均有所下滑,其中肯德基按年下降5%,必勝客更按年下降9%。有曾經是必勝客的死忠也在社交平台上批評,「環境很普通、菜品不新鮮、服務不親民、價格不實惠」。
賽百味遭收購 舊店一直在關
另一方面,與必勝客同期進入內地市場的賽百味,今年8月已公佈遭私募股權機構Roark Capital以約96億美元(約700億元人民幣)收購。該店在過去10年步履蹣跚,全球銷售額曾在2012年達到180億美元高峰後一路下滑,並陸續關閉門市,不少特許經銷商也退出。根據天眼查App數據則顯示,賽百味中國的門店數量超過1,600家,覆蓋各大城市,但實際情況是新店一直在開、舊店一直在關。
因此,麥當勞在華發展已算較佳,餐廳數量超過5,500間,較2017年增加一倍。中信資本董事長兼麥當勞中國董事會主席張懿宸更表示,麥當勞中國正向2028年突破1萬間餐廳的目標邁進。
消費需求走弱 性價比更重要
對於外國快餐品牌在華發展的轉變,有指當年進軍中國市場時,幾乎沒有競爭對手,亦是一個「輕奢消費」的代表,掌握着定價權。然而隨着經濟發展,炸雞、漢堡和意大利薄餅早已不新鮮,這些品牌正逐漸褪去光環,回歸快餐的本質。
同時,在中國整體消費需求走弱下,這些快餐的價格定位並未有調整,令其性價比越來越低。以肯德基為例,其每單價格幾乎是內地快餐中最高,人均消費40元(人民幣,下同),若要外賣更需9元配送費,至於麥當勞人均消費則為35元;相反,華萊士、塔斯汀等本土快餐品牌人均消費只需20多元。
很多內地網民也認為,自己花二、三十元就能滿足「漢堡+小食+肥宅快樂水」的欲望,肯德基的意義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被消解了。
競爭對手湧現 本土品牌反攻
事實上,近十年以來,一大批本土化的中式快餐品牌快速崛起,令外企市場空間不斷被擠壓,當中大量品牌也是通過更低的價格,以及更高的性價比來吸引客戶。華萊士、塔斯汀、德克士等都開始大量出現在一、二線城市的街頭,以至大型商場等地;除炸鷄漢堡市場外,符合「中國胃」的中式快餐也正慢慢佔據市場主導地位,如老鄉雞、鄉村基、大米先生、犟骨頭排骨飯、永和大王等。
即睇10個急促冒起中式快餐品牌:
至於肯德基為首的外國快餐品牌當然也進行反擊,例如今年6月就推出「餅漢堡」,以迎合本土口味,並不斷擴寬定價、往低線城市發展;然而,肯德基在加速開店的同時,餐廳利潤率和每單價格卻不斷下降。因此,投資者對其業績不及預期而躊躇觀望、消費者又對其價格和服務感到不滿,令其在華發展遇上不少阻力。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