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世紀黑雨,加兩次9號及10號風球吹襲,讓港人切身體會極端天氣的禍害,前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亦感受至深,卸任後他多了「ABC」3重身份,既走入大學教室,又當上無止橋慈善基金主席,更出任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大使,上山落河保育河龜。他以「起承轉合」回看半生的環保事業,現時結「合」各界有心人,於民間推動低碳節能。對10年任內推出的環保藍圖被指「走數」,他坦然面對,直言極端天氣是人類共孽,深信之前訂下的藍圖,終能引領港人達致2050年碳中和目標,一起挽回氣候變化惡果。
由「星星局長」到「星星教授」和「星星大使」,黃錦星仍然親和,說話有點靦腆,談到今年7月出任「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大使」,他興致勃勃,笑言視另外兩位大使——曾奪奧運冠軍的郭晶晶及張家朗為「師姐、師兄」。出任「大使」4個月,他跟小學生談環保和氣候變化,播下減廢減碳的種子,又進行多次野外考察,如日訪、夜探南朗山,視察郊野河溪撿垃圾等,十分「貼地」。
黃錦星酷愛郊遊行山,野外考察難不倒他,倒是炎熱天氣,再令他體會全球暖化下極端天氣的影響。每次考察走上至少兩萬步,然後撰寫1000字文稿,跟公眾分享推廣,他笑言文字背後滿載汗水,「行幾步已滿身汗,抹濕毛巾幾次。」香港發展急速,郊野就在城市邊緣,平日沒人留意的野外,其實生機蓬勃,9月黑雨後,黃隨保育基金人員於清晨及黃昏,兩度考察海洋公園旁南朗山的生態,最難忘是能與屬瀕危物種的全港最小型青蛙「盧氏小樹蛙」近距離接觸。
增設原生河龜展館喚關注
每年3月至9月是盧氏小樹蛙繁殖季節,雄蛙會發出類似蟋蟀「滴滴」叫聲求偶,當晚保育人員曾播出「滴滴」叫聲試探,成功引來棲息上址的雄性小樹蛙「和應」,令他喜出望外。黃指,香港河溪生態豐盛,但大頭龜和眼斑水龜等5種原生淡水龜,近年受非法捕捉威脅,保育原生河龜正是海洋公園重點項目,新增的「本地河溪生態館」日內揭幕,盼喚起關注,其中眼斑水龜於全港野外不足百隻,海洋公園正作人工繁殖。
至於第2次考察亦與此有關,黃與民間組織「清徑先鋒」,清晨到西貢郊野視察河溪清垃圾,亦找到多個捕龜籠;同晚於新界河溪,亦找到其他龜隻,卻找不到眼斑水龜,令人擔心其情況。
關注內地鄉村振興項目
去年中政府換屆,黃錦星卸下環境局局長一職,惟他沒閒下來,反而多了「ABC」3個身份。他說,C是Conservation(保育),即出任「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大使」;A是Academic(學術教學),自去年10月起教授香港大學建築系「可持續環境設計理學碩士」課程,指導如何制訂「環境政策」;至於B是「Bridge to China」(無止橋慈善基金),他指由早年該基金到內地偏遠村落建橋,到現時於中港兩地推動鄉村振興項目,他一直參與其中,至去年底出任該基金主席,盼加強兩地年輕人交流。
剛滿60歲的黃錦星,以「起承轉合」回顧過去30年人生,並分享未來10年的生涯規劃。他自言,90年代任職建築師,初接觸環保建築,曾參與建造環保屋苑「茵怡花園」,是環保生涯「起」始。由2003年起,他「承」傳推動環保建築,由2000年出任建築師學會「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2003年成立了環保建築專業議會,以及2009年成立香港綠色建築議會。
他曾參與興建「零碳天地」,又加入政府委員會,推動及倡議環保政策。至2012年,他「轉」換身份加入問責官員行列,出任環境局局長長達10年,推出多份涵蓋氣候變化、廢物管理、節約能源、空氣質素和生態保育等範疇的藍圖。去年卸任後,他盼藉個人網絡,整「合」社會人士一起實踐減碳節能。
除了「ABC」的多重身份,黃錦星亦參加有關環保節能的學術會議和大小活動,更把內容化為千字文,每日上載至社交媒體。早前他帶同兩名日本及南韓的學者,參觀俗稱「6仔店」的社區回收站,示範以回收物換取的積分換領即食麵。有環保人士稱讚,他放下身段於民間持續推動環保,堪稱「環保界KOL(網絡紅人)」,亦有人貿疑他「走數」,指他任內藍圖多多,卻未竟全功。
有信心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
對於批評和質疑,黃直言「當時『瞓身』去做,沒有遺憾」,特別是過去官方未就本港環保議題制訂長遠方案,認為任內多份藍圖是「突破性舉措和重要里程」。他指,首屆任期的5個藍圖是起始,延任時亦更新檢視,再訂方向,如任內推動膠袋徵費、「四電一腦」回收、綠在區區、回收基金等。他特別提到港人平均碳排放量,由2014年峰值6.2公噸,降至近年約4.5公噸,令他有信心本港能達致205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他強調,環保減碳節能牽涉層面廣泛,須制訂藍圖訂立方向,讓與事者按時間表及路線圖執行,惟過程中可能因不同因素影響達標速度。
訪問黃錦星,不能不提「大嘥鬼」。「大嘥鬼」是黃上任翌年推出,以推動惜食、減少廚餘為目標的吉祥物,不少市民認為「面尖尖」的黃錦星,與眼闊肚窄的「大嘥鬼」外形相似,甚至認為「星星」就是「鬼鬼」的原型。聽到這條問題,正拿着「大嘥鬼」毛巾抹汗的黃錦星立刻否認,笑言「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極端天氣威脅與日俱增,未來還有希望嗎?黃錦星認為有危有機,「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造的共孽,但未來10年至20年,是低碳轉型的關鍵時刻,希望一起扭轉惡果。」他直言,節能減碳由生活做起,除行山要自備水樽,早前他亦要求碩士班學員,不可使用即棄水樽。其任內推動的「垃圾收費」政策終於明年4月執行,他盼望可以量化垃圾量,為未來的減廢政策提供重要數據。
力薦「谷梅荔」路線 體會古村鄉土民情
大半生推動環保減碳的黃錦星是行山達人,近日天氣轉涼,他推介市民走走沙頭角的「谷梅荔」路線,探訪3個近年成功復育的客家村落:谷埔、梅子林及荔枝窩,嘗嘗地道食物,體會鄉土民情。!!!!偏遠鄉郊復育是黃錦星任內積極推動的工作,當中谷埔、梅子林及荔枝窩等3條相近,又有數百年歷史的客家村落,正是復育項目。荔枝窩至今已復育10年、梅子林復育5年、谷埔亦有2至3年。他對「谷梅荔」3村別有感情,常常到訪,並與村民相熟,「每次見到村落出現良好變化感受至深,因為村落一旦荒廢,歷史民情便灰飛湮滅。」
如何訪「谷梅荔」,他建議由鹿頸出發往谷埔,抵達谷埔村後,可到訪村中央位置的90年歷史老屋「李宅」,屋主李氏夫婦會自製傳統客家小食,建議市民一試。說起鄉郊故事,他意猶未盡,又推介谷埔西南面一處叫「五肚」的谷地,那裏有小瀑布,風景甚美,值得一遊,然後可走「荔谷古道」,經石砌古道走1小時可達梅子林,再走15分鐘達荔枝窩。
梅子林的壁畫村,近年因電影取景而爆紅。今年8月,黃錦星曾在梅子林露營,難忘深夜看星、晨曦看日出,視野無際,寧靜無垠,特別是清晨蜻蜓漫天飛舞的景象。黃指,梅子林正籌辦露營設施,愛好露營的市民可多加留意。至於荔枝窩的「客家生活體驗村」,提供另類深度遊,吸引不少市民留宿,早前黃亦與家人入住及參加夜行村落,和晨早拔黃薑、煮湯圓等體驗活動。他指,古村人情味濃,跟村民聊聊古村人事及風水林的故事,或品嘗村民自製的花花雪條,都有所得着。
記者:關英傑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