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聯同香港教育工作者工會於2021年底公布一項調查結果,近七成半教師每周工作超過51小時或以上,當中有逾三分一人更是工作61小時或以上。與此同時,八成半教師感到現時工作壓力過大和略大,情況令人憂慮。絕大部分教師過去一周出現負面情緒,比率為近年新高;甚至有79%教師不鼓勵下一代投身教師行列。
由此可見,教師們面臨着巨大的工作壓力和對自己的工作滿意程度較低,容易令他們對教師職業失去熱情,出現離職傾向。因此,於準教師踏入職場前,培訓他們有效應對壓力是至關重要。
建立高效PEERS課程
筆者聯同本校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王慧博士與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教育及輔導學系組織研究團隊,並獲得WYNG基金會的資助,進行為期3年的研究項目,旨在以麥基爾大學創立的情緒及壓力管理課程RESST(Regulating Emotions and Stress in pre-Service Teachers)為基礎,發展一套能提升香港準教師的壓力管理技能及精神健康的課程。
為了解目前香港準教師的需求和壓力源,研究團隊首先邀請了274名本地教育系的學生進行需求評估。結果顯示,他們認為將會面對的壓力來源分別是:工作量、個人對追求完美的執着、個人對學生肩負的責任、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和大眾對教師的期望。另外,結果亦顯示,準教師們希望能習得更多有關自我管理和學生情緒管理的技巧。
研究團隊根據上述需求評估的結果和香港的本地文化修改RESST,並更改為PEERS(Promoting Educational Excellence Through Resilience To Stress)課程,添加了自我管理的策略來幫助準教師應對壓力來源,強調情緒管理與學習的關係,令課程更貼近本地的需求。PEERS的目的是讓準教師透過親身實踐去學習減壓和情緒管理的策略,從而改善他們的精神健康和提升工作滿意度。
此外,PEERS亦鼓勵準教師可以將在課程中所學到的策略,應用在他們的學生身上,為學生提供情緒上的支援。
PEERS是一個5小時的課程,分兩節進行,每課節為2.5小時。PEERS課程主要包含4個部分,分別是:情緒管理及正念、自我疼惜、自我意識和社會聯繫。
「情緒管理及正念」引導準教師察覺自己的情緒、明白思維和情緒的關係,以及掌握正念練習的技巧和功用;「自我疼惜」會闡釋關愛自己的重要性及方法;「自我意識」是講解個人價值觀的影響及協助準教師培養建設性的價值觀;而「社會聯繫」則裝備準教師建立有效的溝通及社交互動技巧。
準教師學習情緒管理
研究團隊對71名教育系的學生教授了PEERS課程,並邀請了他們作為實驗組驗證成效,他們分別在課程開始前、完結時,以及完結一個月後參與評估。研究團隊同時邀請了80名沒有參加PEERS課程的教育系學生作為對照組,他們和實驗組的學生同時期參與評估。評估結果顯示,實驗組的學生比對照組的學生在應對自我效能和抗逆力上有顯著的進步。換言之,參與了PEERS的學生更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適應困境及達成個人目標。同時,他們更多採用非批判性的態度回顧自己的表現,反映出他們更能以正面及開放的態度進行自我反思。
此外,在參與PEERS的學生中,超過90%的學生認為PEERS的內容整體良好或優秀,認為透過這個課程學習了很多有關壓力管理和提升幸福感的方法。超過95%學生表示,在課程完結後,他們仍有繼續應用課程中的技巧作有效的情緒管理,保持精神健康。部分參與者更有在教學實習時,將PEERS課程中所習得的方法應用於教學,為學生在需要情緒支援時提供幫助。
推廣精神健康對準教師面對未來的工作十分重要。學習壓力及情緒管理方法能有效提升準教師的抗逆力及正向態度,讓他們將來向學生分享改善情緒的方法。由此可見,教師培訓應增添更多有系統及全面的壓力和情緒管理課程,培養教師的精神健康素養,才能建構正向愉快的校園。
文: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高級講師陳詠欣博士、研究助理蘇靖楠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10月30日教育版專欄「大學之道」。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