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每有新鐵路通車,總會有大批鐵路粉到場爭相做第一個乘客。百多年前的1910年10月1日,九廣鐵路通車,雖然當時未有「鐵粉」,但鐵路落成營運絕對是香港的一件大事。交通與民生息息相關,箇中歷史發展絕對是每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應該了解的。

東鐵綫過海段正式通車當日,港鐵清晨在全新車站會展站開出特別頭班車,鐵路迷衝線入閘,現場非常熱鬧。
東鐵綫過海段正式通車當日,港鐵清晨在全新車站會展站開出特別頭班車,鐵路迷衝線入閘,現場非常熱鬧。

通車百年 香港鐵路一路進化

從蒸汽火車到電氣化機車

1906年,港英政府正式就英段鐵路展開興建工程,鐵路由九龍至羅湖,全長22英里,耗資130萬英鎊。圖為1909年興建中的筆架山隧道。(九廣鐵路公司網頁圖片)
1906年,港英政府正式就英段鐵路展開興建工程,鐵路由九龍至羅湖,全長22英里,耗資130萬英鎊。圖為1909年興建中的筆架山隧道。(九廣鐵路公司網頁圖片)
1910年10月1日,九廣鐵路在尖沙咀舉行通車典禮,主禮者是時任輔政司的署理港督梅含理爵士。(九廣鐵路公司網頁圖片)
1910年10月1日,九廣鐵路在尖沙咀舉行通車典禮,主禮者是時任輔政司的署理港督梅含理爵士。(九廣鐵路公司網頁圖片)
1910年10月1日通車後首班火車離開尖沙咀的臨時總站。(九廣鐵路公司網頁圖片)
1910年10月1日通車後首班火車離開尖沙咀的臨時總站。(九廣鐵路公司網頁圖片)
九廣鐵路開通時,便以蒸汽機作為動力來源的蒸汽機車服務大眾。及至二戰結束,戰時科技躍進,蒸汽機車因效能不及柴油機車,加上容易造成空氣污染,於上世紀50年代漸漸消失。至1962年,所有蒸汽火車頭完全停用,標誌英段鐵路蒸汽火車時代的終結。圖為首班蒸汽火車(1號機車)。(九廣鐵路公司網頁圖片)
九廣鐵路開通時,便以蒸汽機作為動力來源的蒸汽機車服務大眾。及至二戰結束,戰時科技躍進,蒸汽機車因效能不及柴油機車,加上容易造成空氣污染,於上世紀50年代漸漸消失。至1962年,所有蒸汽火車頭完全停用,標誌英段鐵路蒸汽火車時代的終結。圖為首班蒸汽火車(1號機車)。(九廣鐵路公司網頁圖片)
而柴油機車,亦稱「內燃機車」,以柴油引擎驅動,51至55號柴油機車為首5架在香港使用的柴油機車,全在澳洲製造,1955年抵港正式投入服務。圖為首台柴油電動火車頭(第51號「葛量洪爵士」)在九鐵(英段)運行。(九廣鐵路公司網頁圖片)
而柴油機車,亦稱「內燃機車」,以柴油引擎驅動,51至55號柴油機車為首5架在香港使用的柴油機車,全在澳洲製造,1955年抵港正式投入服務。圖為首台柴油電動火車頭(第51號「葛量洪爵士」)在九鐵(英段)運行。(九廣鐵路公司網頁圖片)
隨着新界區新市鎮發展及空氣污染問題,80年代柴油機車與蒸汽機車殊途同歸,漸漸退出現代香港鐵路史。取而代之的是,從外界擷取電力作為動力來源驅動的電氣化機車。1978年3月九廣鐵路開展鋪設雙軌、電氣化及車站現代化工程。(九廣鐵路公司網頁圖片)
隨着新界區新市鎮發展及空氣污染問題,80年代柴油機車與蒸汽機車殊途同歸,漸漸退出現代香港鐵路史。取而代之的是,從外界擷取電力作為動力來源驅動的電氣化機車。1978年3月九廣鐵路開展鋪設雙軌、電氣化及車站現代化工程。(九廣鐵路公司網頁圖片)
首階段電氣化工程於1982年5月6日完成,由九龍至沙田的電氣化鐵路服務正式啟用。沿途設有九龍、旺角、九龍塘、沙田共4個車站。1983年5月2日,電氣化鐵路服務擴展至近郊線──沙田至大埔墟段。圖為九廣鐵路公司1983年首本年報的封面,封面照為當年7月15日的開通儀式中,第一代電動組合列車正在衝彩帶。(九廣鐵路公司網頁圖片)
首階段電氣化工程於1982年5月6日完成,由九龍至沙田的電氣化鐵路服務正式啟用。沿途設有九龍、旺角、九龍塘、沙田共4個車站。1983年5月2日,電氣化鐵路服務擴展至近郊線──沙田至大埔墟段。圖為九廣鐵路公司1983年首本年報的封面,封面照為當年7月15日的開通儀式中,第一代電動組合列車正在衝彩帶。(九廣鐵路公司網頁圖片)
7月15日,大埔墟至羅湖段也提供電氣化鐵路服務。整個工程歷時5年,工程金額高達35億元,全長34公里電氣化鐵路落成。圖為當日全面電氣化的開幕儀式。(九廣鐵路公司網頁圖片)
7月15日,大埔墟至羅湖段也提供電氣化鐵路服務。整個工程歷時5年,工程金額高達35億元,全長34公里電氣化鐵路落成。圖為當日全面電氣化的開幕儀式。(九廣鐵路公司網頁圖片)

1906年,港英政府正式就英段鐵路展開興建工程,鐵路全長22英里,耗資130萬英鎊。1910年10月1日,九廣鐵路在尖沙咀舉行通車典禮,主禮者是時任輔政司的署理港督梅含理爵士。

九廣鐵路通車後,九龍總站位於尖沙咀天星碼頭旁。1975年遷至紅磡站,原址於80年代興建了香港文化中心。
九廣鐵路通車後,九龍總站位於尖沙咀天星碼頭旁。1975年遷至紅磡站,原址於80年代興建了香港文化中心。

九廣鐵路開通時,便以蒸汽機作為動力來源的蒸汽機車服務大眾。及至二戰結束,戰時科技躍進,蒸汽機車因效能不及柴油機車,加上容易造成空氣污染,於上世紀50年代漸漸消失。至1962年,所有蒸汽火車頭完全停用,標誌英段鐵路蒸汽火車時代的終結。
而柴油機車,亦稱「內燃機車」,以柴油引擎驅動,51至55號柴油機車為首5架在香港使用的柴油機車,全在澳洲製造。其中51及52號於1955年抵港,並正式投入服務。

現藏於香港鐵路博物館的51號柴油機車。
現藏於香港鐵路博物館的51號柴油機車。
曾於70年代投入服務,並已退役的港鐵60號舊式柴油機車,於2023年9月中移入大埔的鐵路博物館。
曾於70年代投入服務,並已退役的港鐵60號舊式柴油機車,於2023年9月中移入大埔的鐵路博物館。

隨着新界區新市鎮發展及空氣污染問題,80年代柴油機車與蒸汽機車殊途同歸,漸漸退出現代香港鐵路史。取而代之的是,從外界擷取電力作為動力來源驅動的電氣化機車。首階段電氣化工程於1982年5月6日完成,由九龍至沙田的電氣化鐵路服務正式啟用,沿途設有九龍、旺角、九龍塘、沙田共4個車站。1983年5月2日,電氣化鐵路服務擴展至近郊線──沙田至大埔墟段。7月15日,大埔墟至羅湖段也提供電氣化鐵路服務。整個工程歷時5年,工程金額高達35億元,全長34公里電氣化鐵路落成。

見證日佔歷史

1941年12月12日,日軍襲港,當時英軍撤離時曾計劃破壞鐵路設施,以阻礙日軍推進。然而日軍長驅直進新界,英軍來不及應對,只能炸了一部分煙墩山隧道,但果效不彰。圖為日軍對九龍站發動最後攻擊。(九廣鐵路公司網頁圖片)
1941年12月12日,日軍襲港,當時英軍撤離時曾計劃破壞鐵路設施,以阻礙日軍推進。然而日軍長驅直進新界,英軍來不及應對,只能炸了一部分煙墩山隧道,但果效不彰。圖為日軍對九龍站發動最後攻擊。(九廣鐵路公司網頁圖片)
當時尖沙咀的九龍站大廳(九廣鐵路公司網頁圖片)
當時尖沙咀的九龍站大廳(九廣鐵路公司網頁圖片)
1946年戰後,火車損毀不少,港府曾向英國軍部購入12輛軍用蒸汽火車頭,以作應急之用。圖為英軍部於九龍總站卸載前軍用「Austerity」級蒸汽火車頭。(九廣鐵路公司網頁圖片)
1946年戰後,火車損毀不少,港府曾向英國軍部購入12輛軍用蒸汽火車頭,以作應急之用。圖為英軍部於九龍總站卸載前軍用「Austerity」級蒸汽火車頭。(九廣鐵路公司網頁圖片)
三年零八個月後,政府在粉嶺和合石興建墳場,但由於道路不完善,清明節和重陽節期間異常擠擁,因此政府決定興建一條鐵路支線,以便利拜祭人士及運送死者。圖為1977年清明節期間,大批掃墓人士乘坐九廣鐵路前往粉嶺和合石墳場祭祖,現場有警察維持秩序。有關線路已於1983年取消。(圖片來源:南華早報)
三年零八個月後,政府在粉嶺和合石興建墳場,但由於道路不完善,清明節和重陽節期間異常擠擁,因此政府決定興建一條鐵路支線,以便利拜祭人士及運送死者。圖為1977年清明節期間,大批掃墓人士乘坐九廣鐵路前往粉嶺和合石墳場祭祖,現場有警察維持秩序。有關線路已於1983年取消。(圖片來源:南華早報)
這條支線在1951年落成啟用,但因戰後不少葬於和合石的死者與日軍侵佔有關,竟不時有死者在支線和車站徘徊的傳聞;更有指支線火車太搖晃,部分屍體(戰後初期資源不足,未必有棺木)被拋至路軌上,被尾隨火車輾過。這些大多是傳聞,沒有實證。後來,70年代政府開始大力發展北區,包括和合石支線沿路地段,因此該支線在1983年拆掉。這張九廣鐵路的舊地圖,顯示了位於大埔墟站和粉嶺站之間的和合石支線。(網上圖片)
這條支線在1951年落成啟用,但因戰後不少葬於和合石的死者與日軍侵佔有關,竟不時有死者在支線和車站徘徊的傳聞;更有指支線火車太搖晃,部分屍體(戰後初期資源不足,未必有棺木)被拋至路軌上,被尾隨火車輾過。這些大多是傳聞,沒有實證。後來,70年代政府開始大力發展北區,包括和合石支線沿路地段,因此該支線在1983年拆掉。這張九廣鐵路的舊地圖,顯示了位於大埔墟站和粉嶺站之間的和合石支線。(網上圖片)

1941年12月,日軍襲港,當時英軍撤離時曾計劃破壞鐵路設施,以阻礙日軍推進。然而日軍長驅直進新界,英軍來不及應對,只能炸了一部分煙墩山隧道,但果效不彰。1946年戰後,火車損毀不少,港府曾向英國軍部購入12輛軍用蒸汽火車頭,以作應急之用。
三年零八個月後,政府在粉嶺和合石興建墳場,但由於道路不完善,清明節和重陽節期間異常擠擁,因此政府決定興建一條鐵路支線,以便利拜祭人士及運送死者。這條支線在1951年落成啟用,但因戰後不少葬於和合石的死者與日軍侵佔有關,竟不時有死者在支線和車站徘徊的傳聞;更有指支線火車太搖晃,部分屍體(戰後初期資源不足,未必有棺木)被拋至路軌上,被尾隨火車輾過。這些大多是傳聞,沒有實證。後來,70年代政府開始大力發展北區,包括和合石支線沿路地段,因此該支線在1983年拆掉。

沒有欄杆的鐵路

昔日,鐵路路軌沒有欄杆,一些牛群會走入路軌,行經的火車會減速,讓牛大哥先走過路軌 。(網上圖片)
昔日,鐵路路軌沒有欄杆,一些牛群會走入路軌,行經的火車會減速,讓牛大哥先走過路軌 。(網上圖片)
小孩們亦會走上路軌玩樂,有些會追趕火車,有些更會將大石拋在路軌上,觀看火車如何應付。
小孩們亦會走上路軌玩樂,有些會追趕火車,有些更會將大石拋在路軌上,觀看火車如何應付。
因此,後期的火車會有推石器,以推走一些石頭。(中國鐵路@知乎圖片)
因此,後期的火車會有推石器,以推走一些石頭。(中國鐵路@知乎圖片)
火車推石器(中國鐵路@知乎圖片)
火車推石器(中國鐵路@知乎圖片)
而當時,一些市民便因擅進路軌而意外被輾斃,後來便加設欄杆。(網上圖片)
而當時,一些市民便因擅進路軌而意外被輾斃,後來便加設欄杆。(網上圖片)

昔日,鐵路路軌沒有欄杆,一些牛群會走入路軌,行經的火車會減速,讓牛大哥先走過路軌;小孩們亦會走上路軌玩樂,有些會追趕火車,有些更會將大石拋在路軌上,觀看火車如何應付。因此,後期的火車會有推石器,以推走一些石頭。而當時,一些市民便因擅進路軌而意外被輾斃,後來便加設欄杆。

鐵路發展與民生

隨着九廣鐵路與時並進,1979年地鐵「修正早期系統」(觀塘至石硤尾)段通車,為本港的集體運輸帶來大大的進步,以配合社會發展。該路段現已分別歸屬荃灣綫和觀塘綫,來往觀塘及中環站。

隨着九廣鐵路與時並進,1979年地鐵「修正早期系統」(觀塘至石硤尾)段通車,為本港的集體運輸帶來大大的進步,以配合社會發展。該路段現已分別歸屬荃灣綫和觀塘綫,來往觀塘及中環站。(香港鐵路大典圖片)
隨着九廣鐵路與時並進,1979年地鐵「修正早期系統」(觀塘至石硤尾)段通車,為本港的集體運輸帶來大大的進步,以配合社會發展。該路段現已分別歸屬荃灣綫和觀塘綫,來往觀塘及中環站。(香港鐵路大典圖片)

鐵路發展與新市鎮發展

新界新市鎮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如沙田、大埔和北區等,大量居民移居於這些地方。人口急增,交通需求也增加,圖為大埔新市鎮。(維基百科圖片)
新界新市鎮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如沙田、大埔和北區等,大量居民移居於這些地方。人口急增,交通需求也增加,圖為大埔新市鎮。(維基百科圖片)
沙田新市鎮(維基百科圖片)
沙田新市鎮(維基百科圖片)
粉嶺/上水新市鎮(維基百科圖片)
粉嶺/上水新市鎮(維基百科圖片)
除了巴士、小巴外,鐵路也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例如隨着大埔新市鎮發展,便新建了大埔墟鐵路站和太和站,除了站內面積大大增加外,更有不少新設施,月台面積增闊,更有不少商店等,圖為太和。
除了巴士、小巴外,鐵路也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例如隨着大埔新市鎮發展,便新建了大埔墟鐵路站和太和站,除了站內面積大大增加外,更有不少新設施,月台面積增闊,更有不少商店等,圖為太和。
太和站更是公共屋邨和鐵路相連的鐵路站,結合交通、商場和屋邨。當居民出外工作或上學,使用鐵路亦十分快捷、舒適和便利。
太和站更是公共屋邨和鐵路相連的鐵路站,結合交通、商場和屋邨。當居民出外工作或上學,使用鐵路亦十分快捷、舒適和便利。
太和廣場
太和廣場
其次,香港鐵路發展亦能帶動經濟,改善市民居住環境,如鐵路上蓋或鄰近鐵路興建住宅及商場,圖為商場荃新天地 Citywalk。
其次,香港鐵路發展亦能帶動經濟,改善市民居住環境,如鐵路上蓋或鄰近鐵路興建住宅及商場,圖為商場荃新天地 Citywalk。
以將軍澳區日出康城鐵路站發展為例,便不只限於鐵路發展,更涉及不少住宅項目,令該區有翻天覆地的改變。這些改變有助增加房屋供應,更有助改善不少人的居住環境。
以將軍澳區日出康城鐵路站發展為例,便不只限於鐵路發展,更涉及不少住宅項目,令該區有翻天覆地的改變。這些改變有助增加房屋供應,更有助改善不少人的居住環境。
一些市民考慮購入或租住這些新建且交通便利的單位,令本身的生活素質得以提升,圖為港鐵將軍澳綫路綫按真實地形繪畫。(維基百科圖片)
一些市民考慮購入或租住這些新建且交通便利的單位,令本身的生活素質得以提升,圖為港鐵將軍澳綫路綫按真實地形繪畫。(維基百科圖片)

新界新市鎮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如沙田、大埔和北區等,大量居民移居於這些地方。人口急增,交通需求也增加。除了巴士、小巴外,鐵路也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例如隨着大埔新市鎮發展,便新建了大埔墟鐵路站和太和站,除了站內面積大大增加外,更有不少新設施,月台面積增闊,更有不少商店等。太和站更是公共屋邨和鐵路相連的鐵路站,結合交通、商場和屋邨。當居民出外工作或上學,使用鐵路亦十分快捷、舒適和便利。
其次,香港鐵路發展亦能帶動經濟,改善市民居住環境,如鐵路上蓋或鄰近鐵路興建住宅及商場。以將軍澳區日出康城鐵路站發展為例,便不只限於鐵路發展,更涉及不少住宅項目,令該區有翻天覆地的改變。這些改變有助增加房屋供應,更有助改善不少人的居住環境。一些市民考慮購入或租住這些新建且交通便利的單位,令本身的生活素質得以提升。

鐵路發展與社區聯繫

香港人口密集,各區有本身的獨特文化,如西區有傳統舊樓、元朗區有墟市、旺角是潮流文化集中地、黃大仙有宏大的廟宇等等。若交通發展便利,除有利市民大眾遊覽各地,亦有助推動不同地方的本土文化,讓大家建立歸屬感和認同感。
香港人口密集,各區有本身的獨特文化,如西區有傳統舊樓、元朗區有墟市、旺角是潮流文化集中地、黃大仙有宏大的廟宇等等。若交通發展便利,除有利市民大眾遊覽各地,亦有助推動不同地方的本土文化,讓大家建立歸屬感和認同感。
香港灣仔莊士敦道的唐樓(維基百科圖片)
香港灣仔莊士敦道的唐樓(維基百科圖片)
旺角(Expedia圖片)
旺角(Expedia圖片)
黃大仙廟宇(嗇色園網頁圖片)
黃大仙廟宇(嗇色園網頁圖片)
墟市(撐・基層墟市聯盟提供的圖片)
墟市(撐・基層墟市聯盟提供的圖片)
例如屯馬線開通後,不少市民大眾經宋皇臺站來訪九龍城,令九龍城發生變化。除了本土居民外,外區人士也增加遊覽,令這區人氣急升。
例如屯馬線開通後,不少市民大眾經宋皇臺站來訪九龍城,令九龍城發生變化。除了本土居民外,外區人士也增加遊覽,令這區人氣急升。
鐵路不但有利本區居民外出,更有助外區人士來訪,令不同區域得以連結。
鐵路不但有利本區居民外出,更有助外區人士來訪,令不同區域得以連結。

香港人口密集,各區有本身的獨特文化,如西區有傳統舊樓、元朗區有墟市、旺角是潮流文化集中地、黃大仙有宏大的廟宇等等。若交通發展便利,除有利市民大眾遊覽各地,亦有助推動不同地方的本土文化,讓大家建立歸屬感和認同感。例如屯馬線開通後,不少市民大眾經宋皇臺站來訪九龍城,令九龍城發生變化。除了本土居民外,外區人士也增加遊覽,令這區人氣急升。鐵路不但有利本區居民外出,更有助外區人士來訪,令不同區域得以連結。

鐵路發展與本土文化

的確,香港鐵路發展便利各人交往,一方面有助不同人士認識不同區域的文化特色,如大家可乘搭鐵路至天水圍站參觀屏山文物徑,了解新界鄧氏歷史發展脈絡。可是,鐵路發展卻有機會令部分本土文化消失。(港鐵官方路線圖片)
的確,香港鐵路發展便利各人交往,一方面有助不同人士認識不同區域的文化特色,如大家可乘搭鐵路至天水圍站參觀屏山文物徑,了解新界鄧氏歷史發展脈絡。可是,鐵路發展卻有機會令部分本土文化消失。(港鐵官方路線圖片)
隨着鐵路帶動地區經濟起動,原有商店租金急升,一些小店老舖或難以經營,最終走上結業的道路。如港島線西延至西營盤等地,便令不同老店結業。圖為非官方路線圖,包括興建中及計劃中的路線。(維基百科圖片)
隨着鐵路帶動地區經濟起動,原有商店租金急升,一些小店老舖或難以經營,最終走上結業的道路。如港島線西延至西營盤等地,便令不同老店結業。圖為非官方路線圖,包括興建中及計劃中的路線。(維基百科圖片)

的確,香港鐵路發展便利各人交往,一方面有助不同人士認識不同區域的文化特色,如大家可乘搭鐵路至天水圍站參觀屏山文物徑,了解新界鄧氏歷史發展脈絡。可是,鐵路發展卻有機會令部分本土文化消失。隨着鐵路帶動地區經濟起動,原有商店租金急升,一些小店老舖或難以經營,最終走上結業的道路。如港島線西延至西營盤等地,便令不同老店結業。

文:星島中學學生報《S-FILE》編輯部、陳志華老師;圖:星島圖片庫、九廣鐵路公司、維基百科、網上圖片

訂閱《星島校園報》連環送學習天書及網上練習,立即瀏覽了解詳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