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希望取代中國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這不是秘密。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稱,未來幾年是印度實現這一雄心的關鍵時機,但取決於這個南亞大國能以多快的速度改善其破敗不堪、效率低下的基礎設施。
「印度要與中國比肩,發展基建是關鍵」,《華爾街日報》當地時間12月28日以此為題刊文稱,為吸引資金進入國內新興制造業,新德里正開始借鑒中國的基建模式,但由於政府債務水平高企,印度基建發展還須倚賴更多私營部門穩定投資,找到適合印度的發展之路絕非易事。
《華爾街日報》指出,在遭遇了數十年的失敗之後,印度正在經歷一場由蘋果公司(Apple)引領的製造業復興。不過,仍有些製造商對以印度為中心的「中國+1」供應鏈戰略持觀望態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印度基礎設施薄弱,例如:道路坑坑窪窪、火車事故頻發,這些問題讓許多人望而卻步。印度積極推出的由政府資助的基礎設施升級計畫或許能緩解部分憂慮,不過,私營部門最終還是要參與進來,因為印度政府債務已經相當高了。
報導說,印度的國家基礎設施規劃(National Infrastructure Pipeline)打算在2020至2025財年期間投入重金用於基礎設施資本支出,其中能源、公路、城市基礎設施和鐵路占該規劃專案的大部分。
印度政府很清楚,改善落後基礎設施對吸引外資投入新興製造業至關重要。據世界銀行數據,去年製造業僅占印度GDP的13%,而中國為28%。麥格理指出,印度物流成本占總生產成本的18%至20%,而在中國僅為8%至10%。
報導說,印度正在借鑒中國的基建模式,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根據Bernstein的數據,中國的固定資本形成總額與GDP之比率在2009年達到45%的峰值,印度目前約為30%。
此外,雖然印度可能希望進一步追加對基礎設施的公共投資,但恐怕很難達到中國的水準。印度的公共債務與GDP之比約為85%,在新興經濟體中僅次於巴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警告說,印度的政府債務與GDP之比在中期內可能會超過100%。
報導分析稱,印度追趕中國未必意味著完全照搬中國的模式。為了實現製造業上的雄心壯志,印度必須找到自己的發展之路,以快速升級國內破敗不堪的基礎設施。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