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全球經濟在疫情後仍未明朗,各國加快產業升級以突破困境,中國亦加大力度發展製造業,其中電動車、電池及可再生能源等行業更成兵家必爭之地。不過,由美國加大對華出口晶片限制、歐盟對華進口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再到中國對歐盟進口白蘭地進行反傾銷調查,均反映出大國之間博弈,甚至為新一波貿易戰埋下彈藥。

中國產業升級 攻電動車等行業

在內房行業低迷下,中國提倡「產業升級」的大方向,務求為經濟增長帶來動力。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佔固定資產投資比率,由2018年的33.5%升至2021年的44.5%,而2023年首三季更升至52.5%,反映行業越來越受到重視。

同時,由過往服裝、家電、家具等商品,發展至今日以電動車、電池和太陽

能板作代表,某程度反映着中國製造業成功升級,建立高質量的新趨勢。數據又顯示,去年首三季電動車、電池和太陽能板的出口額按年增長42%。而這些產品的國內銷售額甚至超過了出口額,以去年首十個月計,國內消費者就購買了近600萬輛國產電動車,出口量則僅160萬輛。

由過往服裝、家電、家具等商品,發展至今日以電動車、電池和太陽能板作代表,某程度反映着中國製造業成功升級,建立高質量的新趨勢。
由過往服裝、家電、家具等商品,發展至今日以電動車、電池和太陽能板作代表,某程度反映着中國製造業成功升級,建立高質量的新趨勢。
以去年首十個月計,國內消費者就購買了近600萬輛國產電動車,出口量則僅160萬輛。
以去年首十個月計,國內消費者就購買了近600萬輛國產電動車,出口量則僅160萬輛。
隨着中國電動車崛起,西方汽車製造商的全球市場份額或將失去五分之一。
隨着中國電動車崛起,西方汽車製造商的全球市場份額或將失去五分之一。
數據又顯示,去年首三季電動車、電池和太陽能板的出口額按年增長42%。而這些產品的國內銷售額甚至超過了出口額,
數據又顯示,去年首三季電動車、電池和太陽能板的出口額按年增長42%。而這些產品的國內銷售額甚至超過了出口額,
在內房行業低迷下,中國提倡「產業升級」的大方向,務求為經濟增長帶來動力。
在內房行業低迷下,中國提倡「產業升級」的大方向,務求為經濟增長帶來動力。

中國產業升級的同時,亦意味進軍目前由其他發達國家主導的行業,導致德國、韓國和日本等國出口減少,以至貿易順差格局也很大機會逆轉。因此在這大環境下,環球貿易緊張局勢將埋下計時炸彈。彭博行業研究數據亦顯示,中國製成品相對於全球GDP順差約2%,為二戰以來最高水平。該行亦估計,中國約45%的製造業產值是用於出口。

美國通過法案 加大對中國限制

對於中國進軍高端製造業,歐美等國均十分關注,並紛紛對以保護主義為由,試圖制衡中國崛起的速度。美國總統拜登在2022年便實施《降低通脹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當中的選擇性補貼,旨在將中國製造的綠色技術從美國市場擠出,同時不斷增加對高科技晶片的銷售限制。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去年11月與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討論「供應過剩問題」時,更明言「北京對某些產業的大力財政支持可能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

歐盟恐受威脅 查電動車反補貼

除此之外,歐盟委員會亦對中國電動車以低廉價格搶攻海外市場感到憂慮,認為中國電動車「泛濫」對歐洲電動車行業構成威脅。歐盟去年10月更宣布,正式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將在13個月內完成調查,並可在展開調查9個月內,對中國電動車施加臨時性反補貼關稅。

歐盟此舉令市場感到意外,皆因中國對歐洲汽車生產商來說,是一個重要市場。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對此則表示,「中國受保護行業的產能過剩正在充斥全球市場,並可能破壞我們的工業基礎」。瑞銀則預計,隨着中國電動車崛起,西方汽車製造商的全球市場份額或將失去五分之一。

事實上,對於歐洲而言,汽車製造業在眾多工業中屬於「皇冠上的寶石」。根據外媒統計,歐洲有1,400萬人直接或間接受僱於汽車製造業,相當於歐盟就業人口6.1%。

美國總統拜登在2022年便實施《降低通脹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當中的選擇性補貼,旨在將中國製造的綠色技術從美國市場擠出,同時不斷增加對高科技晶片的銷售限制。
美國總統拜登在2022年便實施《降低通脹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當中的選擇性補貼,旨在將中國製造的綠色技術從美國市場擠出,同時不斷增加對高科技晶片的銷售限制。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去年11月與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討論「供應過剩問題」時,更明言「北京對某些產業的大力財政支持可能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去年11月與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討論「供應過剩問題」時,更明言「北京對某些產業的大力財政支持可能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
歐盟去年10月更宣布,正式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將在13個月內完成調查,並可在展開調查9個月內,對中國電動車施加臨時性反補貼關稅。
歐盟去年10月更宣布,正式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將在13個月內完成調查,並可在展開調查9個月內,對中國電動車施加臨時性反補貼關稅。
商務部今年初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白蘭地,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相關調查預計最長在年半内完成。
商務部今年初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白蘭地,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相關調查預計最長在年半内完成。
由於是次針對白蘭地的調查,是在歐盟對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後發生,更令人聯想到中方是否要反擊歐方。
由於是次針對白蘭地的調查,是在歐盟對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後發生,更令人聯想到中方是否要反擊歐方。

中方疑似反擊 查白蘭地反傾銷

中國方面,商務部今年初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白蘭地,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相關調查預計最長在年半内完成。由於是次針對白蘭地的調查,是在歐盟對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後發生,更令人聯想到中方是否要反擊歐方。

白蘭地是中國進口烈酒中最大的種類,佔比42.7%,來源地主要是法國。而中國亦都是法國人頭馬君度(Rémy Cointreau)和保樂力加(Pernod Ricard)兩家烈酒公司的主要市場。受消息影響,主要酒類生産商的股價於上周五(5日)亦重傷,其中人頭馬君度單日大跌12%、保樂力加跌3.6%;而帝亞吉歐(Diageo)和擁有軒尼詩(Hennessy)干邑母企奢侈品集團LVMH,亦分別跌2.1%及1.3%。

市場亦有分析指,中國市場對外國公司生產的商品越來越不開放,有些行業仍是外國投資者的「禁區」,包括政府有更多對醫療器械等商品實施「購買中國貨」的政策。

貿易戰未明朗 股市或率先遭殃

上述的貿易反傾銷調查仍有一段時間才有分曉,但目前預示到的貿易爭端恐怕只會日趨激烈,並為市場帶來長久的不確定性。值得留意的是,2018年中美貿易戰已為市場帶來慘痛教訓,其中恒指在2018年累跌超過13%,上證綜合指數則大跌近25%,美股道指年內亦下跌近6%,當時可謂2008年金融海嘯後最差的一年。

2018年中美貿易戰已為市場帶來慘痛教訓,其中恒指在2018年累跌超過13%,上證綜合指數則大跌近25%,美股道指年內亦下跌近6%。 (圖表:彭博)
2018年中美貿易戰已為市場帶來慘痛教訓,其中恒指在2018年累跌超過13%,上證綜合指數則大跌近25%,美股道指年內亦下跌近6%。 (圖表:彭博)

事實上,不論是中港股市,抑或是美股,在今年開局都因前景不明而不太順利。恒指在一個多星期累跌4.8%;上證綜合指數累跌2.9%;道指相對硬淨,走軟0.3%。

目前在整體大環境欠佳下,世界大國紛紛出招自保。對於以往倚重服務業為主的中國而言,加大投入發展高科技製造業對推動經濟發展更有效果,亦有助為其他行業帶來正面影響,故此基本策略預期不會改變。至於貿易紛爭的最終贏家仍是個未知數,但所帶來的不確性或許將令股市「身先士卒」,要從低谷爬上來就更加寸步難行。

---
《星島申訴王》將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https://bit.ly/3uJ3yyF

想睇更多精彩內容,請立即瀏覽「區區有申訴」活動專頁:https://bit.ly/41hgS9E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