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獲禁毒基金贊助,自2019年起進行歷時4年半的「創藝.新生」創意藝術禁毒計劃,結合創意藝術及戒毒康復服務,為戒毒康復者提供藝術為本的康復服務。教研中心昨公布研究結果,並舉行禁毒藝術作品展。研究結果顯示,獲藝術康復服務介入的年輕戒毒康復者,正面情緒有所提升,同時減低了焦慮、抑鬱、自我諉過等負面情緒。
記者 陳在心
「創藝.新生」創意藝術禁毒計劃自2019年6月開展,除了為30位前線社工提供專業培訓,以及為260名戒毒康復者提供創意藝術康復服務計劃之外,還包括舉辦禁毒藝術創作比賽、「創藝」公眾展覽、專業培訓及臨牀督導的「創藝大使」計劃等,最後集結比賽成果及學員創作,出版書籍及舉辦藝術展覽,逾1萬名公眾人士參與各項活動。其中,有前線社工在完成4天學習使用創意藝術的基本概念及技能培訓後,為共175名戒毒康復者提供8個星期藝術為本康復服務。
「優勢為本」介入治療
為了解成效,港大行為健康教研中心向132名年齡介乎21至35歲、參加計劃的年輕戒毒人士進行評估,發現獲藝術康復服務介入的年輕成年人,正面情緒有提升,亦減低了焦慮、抑鬱、自我諉過等負面情緒。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鄧智珊解釋,「藝術可以為情緒賦予非語言的盛載,亦能為參與者建立一個安全的空間。」她續指學員通過接觸視覺藝術、音樂、戲劇、動作及遊戲等媒介,可能會找到自己的強項,以「優勢為本」介入治療。
香港戒毒會助理社會工作主任葉齊芬參與培訓後,把學習成果帶進石鼓洲康復院。阿聰及泰龍均為成功戒毒人士,亦是葉齊芬所帶領小組的「第一屆畢業生」,現為香港戒毒會石鼓洲康復院指導員。阿聰於接觸毒品前是水上運動員,在決心戒毒後開始重拾方向。他形容,在小組活動「剪剪貼貼」中,成員在報章及雜誌剪下自己喜歡的元素,在白紙上拼貼成一幅畫。他選擇了海、風帆及青馬大橋,因他年輕時試過駕駛帆船經過青馬大橋橋底,通過活動,他發現自己對玩水上活動仍有熱情,得以重拾目標。
重看經歷鬆綁心結
泰龍舉例,創意藝術活動之一的「人生天際線」,是請戒毒小組成員把自己的人生歷程畫成一條「如山巒起伏般的天際線」。他回顧人生中一些令自己內疚的事,組員即時以戲劇形式把泰龍的故事重現,讓當事人以第三者觀看經歷,「慢慢便有情緒出來」,並在與組員及社工的信任關係下慢慢鬆綁心結,從而得到支援。
二人如今由受助人變成助人者,面對社會氣氛及年輕人的精神壓力,阿聰寄語年輕人「堅決確立自己的目標,就算遇到多少困難,一步一步來,就能解決到」。泰龍亦告誡年輕人別碰毒品,「因為毒品會令你失去一切」。他們鼓勵年輕人在逆境中尋找例如運動、與朋友傾訴等應對壓力方法。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