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港人情緒問題嚴峻,香港心理衞生會研究顯示,男性、18至25歲人士的抑鬱、焦慮及失眠程度較其他年齡組別人士高,而在不會向專業人士求助的受訪者中,整體的抑鬱及焦慮程度比願意求助者為高,而男性比女性較不願意主動尋求支援。

香港心理衞生會去年透過街站及網上問卷方式測試市民抑鬱狀況,共收集得2,904份有效問卷,對比2012至2020年舉行的6次相同調查,發現港人的抑鬱指數再見新高。

香港心理衞生會公布全港抗抑鬱指數調查2023。郭穎彤攝
香港心理衞生會公布全港抗抑鬱指數調查2023。郭穎彤攝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吳兆文。郭穎彤攝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吳兆文。郭穎彤攝
精神科專科醫生黎守信。郭穎彤攝
精神科專科醫生黎守信。郭穎彤攝
香港心理衛生會總幹事程志剛。郭穎彤攝
香港心理衛生會總幹事程志剛。郭穎彤攝
香港心理衛生會助理總幹事黃敏信。郭穎彤攝
香港心理衛生會助理總幹事黃敏信。郭穎彤攝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吳兆文表示,今次調查訪問的設計大致與2012至2020年的相同,發現受訪者的總體抑鬱指數持續增加,是次抑鬱指數為6次相同調查中最令人擔心的。

他續指,抑鬱困擾總分最低為0分,最高為27分。於測試中達15分或以上的受訪人士,可以考慮為「臨床組別」,即可以估計他們需要接受專業治療及輔導,此組別的比例由上次調查的8.4%增加至11.1%,升幅逾3成,反映港人的抑鬱指數再見新高,非常值得留意。

調查結果顯示,不會向專業人士求助的受訪者的抑鬱、焦慮及失眠情況比願意求助者為高,當中近3成人士出現中度至重度抑鬱。另外,男性較不願意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原因以「相信自己有能力應付」、「生活忙碌」及「擔心費用昂貴」為主。

兩成半受訪者重度失眠

壓力是影響精神健康的因素之一,研究结果顯示,不同年齡界別人士的壓力來源均有所不同,18至24歲人士主要擔心學業問題,而25至34歲人士則對工作情況感到壓力,35至54歲人士及55 歲或以上人士的壓力來源分別為家庭及健康。整體而言,大部分受訪者處理壓力的方法都是以找朋友及家人傾訴為主。調查亦發現,近兩成半的受訪者出現重度失眠,而抑鬱、焦處與睡眠困擾的關連性強。吳兆文指,市民可從不同角度去了解自己的精神健康狀況並予以處理。

▼抑鬱症9大症狀▼

抑鬱症9大症狀
抑鬱症9大症狀
抑鬱症症狀 情緒低落
抑鬱症症狀 情緒低落
抑鬱症症狀 對事物失去興趣或無法享受
抑鬱症症狀 對事物失去興趣或無法享受
抑鬱症症狀 食慾不振
抑鬱症症狀 食慾不振
抑鬱症症狀 失眠
抑鬱症症狀 失眠
抑鬱症症狀 激動不安
抑鬱症症狀 激動不安
抑鬱症症狀 缺乏動力
抑鬱症症狀 缺乏動力
抑鬱症症狀 覺得自己一事無成
抑鬱症症狀 覺得自己一事無成
抑鬱症症狀 精神難以集中
抑鬱症症狀 精神難以集中
抑鬱症症狀 想到自殺
抑鬱症症狀 想到自殺

專家:男士求助非軟弱 是勇敢盡責

精神科專科醫生黎守信表示,抑鬱症的病人不只有抑鬱情緒,亦會失去對慣常喜好的樂趣,產生負面思想甚至自殺念頭,嚴重者會影響身體健康及思維衰退等。抑鬱症治療需從生理、心理及環境三方面着手,及早診斷治療能提高治療效果,建議市民多留意身邊人的情緒狀況。

香港心理衛生會助理總幹事黃敏信建議,政府應針對特定組群推出配合的服務方式,例如網上輔導、自學課程等,讓男士認識情緒需要,提升求助動機。他亦指,男士求助非軟弱表現,更應是勇敢盡責的行為。

他又指,在18至24歲的青年受訪者中,近4成4受中度至重度抑鬱情緒影響,比例遠超其他年齡組群,呼籲政府聯同各界制定長遠精神健康政策,鼓勵於學校課程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及提供更多常設資源,如情緒體驗館、精神健康資源站等,提升青年對心理健康的認識。

記者:郭穎彤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 https://bit.ly/3yLrgYZ

《星島申訴王》已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