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德國最近推出針對尋求庇護者的「難民付款卡」,透過電子付款卡取代現金援助,旨在提升行政效率並減緩難民潮湧入德國。然而,反對者批評這種做法會侵犯個人自由,且加劇德國社會對難民的歧視。

德國柏林的臨時難民房屋。 美聯社
德國柏林的臨時難民房屋。 美聯社
柏林一個機場變成臨時難民營,提供3,600個床位。 美聯社
柏林一個機場變成臨時難民營,提供3,600個床位。 美聯社
一名難民在德國吉森的難民接待中心理髮。 路透社
一名難民在德國吉森的難民接待中心理髮。 路透社
德國吉森的難民接待中心幼稚園裏的難民兒童。 路透社
德國吉森的難民接待中心幼稚園裏的難民兒童。 路透社
一名難民兒童從德國難民接待中心的圍欄往外看。 路透社
一名難民兒童從德國難民接待中心的圍欄往外看。 路透社
一名敍利亞難民在德國吉森的難民接待中心滑手機。 路透社
一名敍利亞難民在德國吉森的難民接待中心滑手機。 路透社
德國吉森的難民接待中心。 路透社
德國吉森的難民接待中心。 路透社

去年11月,德國聯邦議會同意將難民付款卡納入移民政策改革計劃。近日,多數邦政府在卡片的使用標準與發放細節上已達成共識,預計今年夏天正式實施。

根據「避難申請者福利法」,目前生活在德國的尋求庇護者,每人每月可向政府申領約400至500歐元(約3,380至4,226港元)的補助,實際金額因個人家庭狀況及所在地區而異。

新政實施後,各邦政府將以電子方式,將福利金直接匯入付款卡,尋求庇護者可在德國境內持卡消費,但無法提出現金或進行轉帳。

基民盟(CDU)和自民黨(FDP)是這項政策的主要支持者。他們認為,難民付款卡有助減少非法移民和人口販賣,並可以防止社會福利金被轉移到難民原籍國。

基民盟黑森邦邦長萊茵(Boris Rhein)1月31日宣布跟進此政策時強調,這項控制難民潮的措施是「減少德國對尋求庇護者吸引力的重要一步」。自民黨主席、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則認為,藉由電子支付,政府可以透過更有效管理福利津貼的流向,減少行政負擔,近一步提高德國社會福利系統的透明度與效率。

不過,支持更開放和包容移民政策的左翼黨(Die Linke)和綠黨憂心,尋求庇護者的基本權利可能受侵害,例如付款卡可能限制購買酒精飲料等特定商品,且其獨特的設計令難民在使用時暴露身分,可能加劇社會邊緣化和歧視。

針對付款卡政策引發的正反辯論,移民融合問題專家、憲法學者佛蘭德(Hans Vorländer)也提出質疑。他認為,難民本身不是因為福利制度去選擇目的地,他們前往德國更多是因為德國政治穩定、經濟機會和自身的人際網絡。各邦執政當局應吸收反對者的意見,持續優化付款卡施行細則,才能制定出更有效且保障尋求庇護者的移民政策。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