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弱勢社群及在職家庭對課餘託管服務有殷切需求,除了坊間機構營辦的小學生課餘託管服務,港府在本學年選定6個地區推展「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試行計劃」。推行近1個學期,家長反應踴躍,更有學校服務供不應求而獲社署「加額」;有校長指,計劃解決了家長照顧子女的煩惱,也降低學生欠交功課率以減輕教師工作,達至學生、家長及校方「三贏」。但有社工反映,部分學童留至晚上7時才可回家,長期託管、欠缺家庭生活或影響小孩身心發展,建議家校兩方多加留意其心理健康,亦希望政府完善相關津貼的補助條件,令更多家庭受惠。 

「誠徵接放學託管姨姨」、「尋有愛心暫託媽媽」……網上社交平台不乏雙職家長尋找本地託兒服務,更有保母「自薦」提供暫託,甚至過夜及寄養服務,可見社會需求急切。
 

去年特首李家超於《施政報告》宣布推行「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
去年特首李家超於《施政報告》宣布推行「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


為了讓有需要的小學生在課後、周末及學校假期有託管及學習支援,讓家長得以外出工作以改善生活,去年《施政報告》宣布推行由關愛基金撥款的「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下稱「在校課託」)。計劃選定6個有較多目標學童的地區,包括九龍城、油尖旺、深水埗、觀塘、葵青和荃灣,由學校提供場地、非政府機構營辦託管服務,預計惠及約50間小學共3000名學童。有關服務時間為周一至周五放學後至下午6時,有3間小學在情況許可下延長服務至下午7時,亦涵蓋周末及學校假期;若然校舍於假期未有開放,機構會安排在當區服務單位內提供服務。

去年12月,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到訪其中一間參與計劃的學校視察,該校共有75名學生參與在校課託,當中有10多位母親已重投職場。小學校長兼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指,雙職家長往往「公一份、婆一份」,日間要工作養家,若無親朋幫忙又未能聘請家傭,便要辭去全職工作照顧年幼子女。他指,此舉不僅削弱了社會的勞動力,基層家庭亦面對更大經濟困難,故針對基層的「在校課託」對家長有很大幫助。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後排正中)到訪其中一間提供「在校課託」的學校視察。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後排正中)到訪其中一間提供「在校課託」的學校視察。

校長:盼計劃日後可恆常化

推行近1個學期,有小學校長分享,家長反應踴躍致服務供不應求。觀塘區樂善堂楊仲明學校校長蕭子亮指,區內託管服務需求大,其學校本身也有外聘坊間組織營辦收費的課後託管班,直至本學年獲社署分配60個「在校課託」名額,便結束收費班,把合資格的學童重新分流。他直言,原有60個名額不足以涵蓋校內所有合資格且有託管需要的學童,慶幸社署及後加大其學校配額至80人,現時共有71名學童受惠。他指,機構除了提供功課輔導,也會為學童安排康樂活動及茶點。

同樣有參與計劃的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紅磡信義學校也用盡其60個配額,校長馮麗儀指,受惠家庭反應正面,因為大部分參與計劃的學生於回家前已完成功課,家長減少跟子女在功課上「拉鋸」,更有時間做兼職。她指,計劃開展後,整體學生欠交功課的比率下跌,因應校內有較多非華裔學生,機構導師在託管時可針對性地跟進其中文家課的進度,達至學生、家長及校方「三贏」。她希望,相關計劃日後可以恆常化並增加受惠人數。

學校以外,坊間有許多非政府機構也有營辦小學生課餘託管服務,全港更有41間參與收費減免計劃的加強課餘託管中心(下稱「加強課託」)。截至去年9月,相關名額約為650個,鑑於每個服務名額可按實際需要供多於1位兒童使用,現時約有700人受惠。據社署網站,「加強課託」意指於周一至周五、普遍由下午3時至晚上9時提供的服務,同樣涵蓋周六、周日及學校假期,性質跟「在校課託」類似,只是學童身處的環境不同。

受惠者包括SEN學生家庭

據了解,加強課託配額同樣「搶手」,如離島婦聯賽馬會社會服務中心已批出全數「加強」配額,仍有大量家庭正在輪候。離島婦聯總幹事黎秋霞指,受惠者多數為雙職家庭,當中不乏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另一同在離島區的機構指,因應不少家長在機場輪班工作,自約8年前開始提供加強服務,現時惠及約40名學童,普遍都是上學日才需要託管。

有前線社工分享,有祖父母要照顧2名分別就讀幼稚園及初小的孫兒,力不從心,只好把後者帶到社區中心託管,待吃完晚飯才接送回家。她指,其所屬機構現時為約100名學童提供「加強課託」服務,當中有近40人在中心吃晚飯,普遍留至晚上8時才離開,更有2至3位學生因為家長跨區工作,恆常留至9時才回家。
 

 香港小童群益會為託管學童舉辦不同康樂活動,包括運動會及曲奇製作班。
香港小童群益會為託管學童舉辦不同康樂活動,包括運動會及曲奇製作班。
 香港小童群益會為託管學童舉辦不同康樂活動,包括運動會及曲奇製作班。
香港小童群益會為託管學童舉辦不同康樂活動,包括運動會及曲奇製作班。


香港小童群益會亦有為1間小學營辦「在校課託」,轄下更有5間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提供「加強課託」服務。其服務總監鄭小顏認為,兩者同樣為有需要家長張開「保護網」,讓家長及學童有更多彈性及選擇,惟她坦言,留意到許多小學生也留待晚上才離去,或會影響其心理健康,「一個人每日離家在外,於同一環境、角色及氣氛中生活了10小時,有些人合適,但對於有特別需要的小朋友,可能會衍生一些我們需要留心的地方。」

儘管社署有為認可服務機構制定《服務規定說明》,詳列導師與學童的比例、分班安排及人手支援等細節,有家長憂慮子女長時間在校園逗留,無法緩衝學業壓力致情緒「爆煲」。鄭小顏強調,服務原意並非取代父母角色,而是為有需要家庭提供支援,家長亦應盡早接回小朋友,「有質素的共聚和平衡小朋友的發展需要十分重要。」

設有益身心活動 非罰留堂

朱國強強調,學童參與在校課託服務不是補課或「罰留堂」,除了功課輔導外,機構應安排一些分組遊戲、閱讀等有益身心的活動,甚或考慮設立休息時間。他亦認為,計劃有需要擴展至其他地區,並增加參與學校數目,針對不同情況累積經驗再作優化。
 

有社工強調,服務原意並非取代父母角色,而是為有需要家庭提供支援。
有社工強調,服務原意並非取代父母角色,而是為有需要家庭提供支援。


鄭小顏補充,社署會按計劃的參加率及出席率向營辦團體發放經費,惟現時父母工時長或不穩定,照顧安排較多變動,影響學童出席託管服務,不少機構因而被扣減經費,增添營運壓力。她提到,機構立場鼓勵親子共聚,希望港府以支援有需要家庭為大前提,使服務有更大彈性。

新誘因吸引準家長報讀 扭轉收生不足劣勢

有校長認為,提供託管服務是其中一樣吸引準家長報讀的因素,有參與「在校課後託管計劃」的小學在新學年收到更多新生報名,扭轉過去幾年收生不足的劣勢。有立法會議員指,未曾聽聞「推課託救校」的做法,惟客觀而言,相信服務對基層家庭有吸引力。

教育局上月中公布各間學校的小一統一派位學額,除了有近250間學校因為取錄俗稱「世襲生」的在讀學生弟妹而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超收」,亦有在過去收生情況嚴峻的小學,在參與「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試行計劃」後收到更多新生報名。該校校長指,學校所屬地區老化、適齡學童越來越少,過去幾年也面臨縮班的威脅,及至今年有更多街坊了解其校有課餘託管服務,對有需要的家庭無疑具吸引力。他指,新學年取錄小一新生情況有改善,在「自行」階段取錄的人數較去年多逾10人,整體情況與同區學校相若,亦確保來年最少能夠開兩班小一。

朱國強向個別參與計劃的學校了解後,普遍未見收生有明顯變化,也未曾聽聞刻意宣傳託管服務的做法。他客觀指,弱勢學校如有在校託管服務的配套,的確對基層家長有一定吸引力。教育局回覆指,至今沒有接獲相關報告,局方相信家長為子女作就學安排時,會考慮學校過往的表現及其他多項因素。

 坊間有不少非政府組織營辦至晚上9時的「加強課託」服務。
坊間有不少非政府組織營辦至晚上9時的「加強課託」服務。

留校學童晚膳處理方法各不同

據了解,不少營辦「在校託管」服務的機構也會為留校學童提供晚膳,處理方法各有不同。

有前線社工分享,大部分機構在設計託管服務時,都會設有「茶點時間」,為學童提供健康小吃充飢,有些則會跟學校午膳飯盒供應商協調,因應留校人數多訂餐盒,留至傍晚翻熱供餐。香港小童群益會服務總監鄭小顏指,跟校方溝通後,除了允許留校學童自備食物,部分家長亦同意讓機構導師代為出外購買健康晚餐。

社署回覆指,政府早前已為「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的認可服務機構制定《服務規定說明》,當中列明服務時間超過4小時,家長可自行為學童預備食物,或由認可服務機構代為學童安排膳食,而有關膳食費用須由其家長或監護人支付。

記者:仇凱瑭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