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今天(7日)公布本港2023年整體空氣質素情況,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空氣質素管理)蕭智慧表示,去年大氣污染物濃度有輕微波動,但無損整體空氣質素改善趨勢。當中二氧化硫的10分鐘平均濃度、一氧化碳1小時及8小時平均濃度已達世衛最終目標。環保署期後提出3個藍圖以持續改善本港質素。
懸浮粒子 一氧化碳等排放水平大致符合標準
蕭智慧表示,大氣及路邊主要空氣污染物平均濃度均低於2021年,與疫情前的2019年比較減少了20%,故現時空氣質素處於較好的狀況,去年本港整體空氣質素大致達標,無論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及微細懸浮粒子(PM2.5)指數,都大致符合標準。當中二氧化硫的10分鐘平均濃度、一氧化碳1小時及8小時平均濃度已達世衛最終目標。而塔門的二氧化氮(NO2)水平更已達世衛的最終排放指數。他形容上年可算是香港空氣較好的狀態,數據亦可見政府減排措施有效,整體空氣質素出現改善。
他又指,環保署2003年制訂珠江三角洲地區空氣質素管理計劃;2005年設立區域空氣監測網絡,並於2022年開始加入實時監測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也能幫助空氣素質改善。政府亦按管理計劃攜手達致區域減排目標,並繼續協力處理區域臭氧問題。同時,環保署正努力改善香港碳排放,其中推出3個藍圖─包括《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其中包括電池回收及擴大充電網絡。又推出《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引領香港在2035年前空氣質素媲美國際大城市的宜居城市,及向空氣質素全部符合世衛組織最終指標目標邁進;以及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以提出節能綠建及綠色運輸等。
蕭智慧提到,未來港粵珠澳將繼續協同持續改善區域空氣質素,包括改善臭氧和PM 2.5,以及就整個珠三角區域協同治理。他強調,雖然疫情後社會復常,但相關排放量不會長遠影響空氣質素,相信配合政府的減排和管制措施,本港的空氣污染情況未來幾年會持續改善。
他續指,現時香港空氣質素指標涵蓋7種主要空氣污染物,而新一輪指標已於上年完成,將收緊現行5個空氣質素指標,並加入3個世衛《全球空氣質量指南》新增的指標。
至於環保署未來工作方向,蕭智慧指署方將會首先收緊22種受規管建築漆料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限值,以及擴大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管制至7類清潔產品、收緊本地供應船用輕質柴油及工業柴油的含硫量上限至0.001%,以及管制氫氟碳化物(HFCs)的生產及進出口,限制市場上的影響全球暖化問題的高全球升溫潛能值(GWP)產品及設備的供應。
當被問到本港有不少填海工程,或致空氣污染問題嚴重,環保署首席環境保護主任(空氣科學及評估模型)李以廸回應指,署方將利用先進科學模型去評估相關工程對環境影響,令工程嚴格遵守環境要求,將其對本港空氣質素影響減至最低以致相關指標。
記者:謝曉雅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