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教育局最近向全港資助學校發信,擬將資助中小學及特殊學校的最低修葺工程費用門檻,由現時的3000元或8000元,於今年9月起劃一上調至1萬元。如修葺費用不足1萬元,學校須自行安排有關工程,所需費用可由現有的津貼支付。然而,有小學校長認為,新安排將加重學校的行政工作量,而8月實施垃圾徵費後,學校開支將有增無減,新安排變相削減學校教與學活動的資助,促請教育局重新審視安排。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認為,隨着政府實施垃圾徵費,學校亦須利用該津貼「埋單找數」。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認為,隨着政府實施垃圾徵費,學校亦須利用該津貼「埋單找數」。


憂變相削活動資助

教育局上周五向全港資助學校校監及校長發信,表示由2024/25學年起,中小學及特殊學校的最低修葺工程費用門檻將劃一上調至1萬元,如修葺工程費用不足1萬元,學校須自行安排進行有關工程,所需費用可從「營辦開支整筆津貼」/「擴大的營辦開支整筆津貼」帳中的「學校及班級津貼」支付。教育局解釋,調整費用門檻是因應審計署去年向立法會提交報告,建議局方檢視就中小學及特殊學校提交的修葺工程申請,設定最低工程費用的劃一門檻。

身兼小學校長的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認為,該津貼範圍涉及學校各項營運成本開支,包括資助學生參加比賽等教學用途,隨着政府實施垃圾徵費,學校亦須利用該津貼「埋單找數」,預料開支將增加,但津貼額未見明顯增加。津貼小學議會主席蘇炳輝亦表同意,小學最低修葺費用門檻上調逾兩倍,或令部分學校暫緩窗戶、風扇等小型維修工程以節省津貼開支,憂慮影響學生的學習環境,促請當局重新審視做法。

本報記者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